第220章 段云逸(3/5)
。再说了,听你们说这个段大夫那么神奇,我只是想去看看,顺便就跟你们一起去了。”
那些抬人的汉子都十分高兴,连声称谢。少妇也十分感激。众人把病人抬起来,横架在两头毛驴中间,绑好,然后两个人分别牵着毛驴往前走,叶知秋和范妙菡便只能步行了。
范妙菡大家闺秀,何曾走过这么远的路,但是这一次,她和叶知秋长途跋涉南下。路上吃了不少苦,也磨炼出来了。现在又因为人家急着治病。自己累一点就累一点吧。
三十里路还是够他们走得,一个多时辰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羊苴咩城。这些人中有认识那段大夫的路,领着径直来到了段大夫的医馆。
这里人还真不少。看病的,买药的,络绎不绝。
大堂里好几个大夫,不过,只有这个中年人面前等着候诊的人最多。估计就是那个段大夫了。只见他身材颀长,三缕长须飘着,双目炯炯,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那少妇问了旁边伙计,果然那个长须中年人就是他们所说的段大夫。
少妇急忙抢步上前,对那段大夫道:“大夫,你救救我娘吧,她肚子痛,痛得快死了!”
段大夫赶紧过来,吩咐把病人抬到小床上放下。一番诊察之后。提笔开了一个方子,正要递给那妇人,叶知秋已经抢先接了过来,道:“我来吧!”
少妇忙连声称谢。
叶知秋扫了一眼那方子,却是《金匮要略》里的大黄牡丹皮汤加味。
《金匮要略》这时候刚刚被自己发现。而里面的方子怎么在大理却出现了?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因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本来就是收集了当时流传的方子加以收集整理出来的。书虽然失传了,但是本来就在民间流传的方子却不受这个影响。看来,这位段大夫手里的方子就是这样得来的。
叶知秋把方子递给药柜抓药。
这时候,那病妇已经痛得满床打滚,不停哀嚎。
段大夫安慰病人再忍忍,因为熬药需要实践。
叶知秋见病人痛得脸色苍白,额头冒冷汗,显然比先前疼痛加剧了许多。而且不停地呕吐。这样再痛下去,只怕会休克。叶知秋对段大夫道:“能不能想想办法?病人痛得很厉害,再不处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