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3 百无一用是书生(4/5)
上官仪,大声道:“先生细细体会哦,这可不是骂人的诗哦,希望能够对你以后的仕途有所帮助哦。”
上官仪神情惊讶的望着李弘小小的背影,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这代王真是神童啊,此诗仿佛就像是,专门针对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士子所作,也同时道尽了仕途不得志的官员心声。细细体会,仿佛其中还有一丝讽刺、挖苦的意味。
李弘回到武德殿开始翻阅山堆一般的书简,却不知道自己那脑袋一热略讽孔、颜两家的诗,已经传到了李治与武媚两人的耳朵里。
甚至,如今身在长安城的一多半大臣都知晓了今日代王李弘做了一首诗,诗意涉嫌辱骂文人士子。
也有人大赞李弘乃神童,堪比享誉大唐的王勃、杨炯等神童。此二人现今也不过比李弘大两岁,所以被人们开始相提并论。
至于初唐四杰中的另外一位骆宾王,虽有一代神童的美称,但此时也已经十四五岁,七岁能诗的典故自然是人人皆知,此刻也正在道王李元庆府上。
李义府被招进了武德殿,李弘思来想去,印刷一事儿,恐怕只有李义府可以游刃有余的周旋在那些大儒之间,所以把他喊过来提前打声招呼。
夏至、芒种、小雪、小寒、白露跟花孟,甚至就是连白纯,都被李弘派上了用场,小心翼翼的翻阅着竹简的每一行字,仔细的找着代王想要的东西。
经过三天的时间,李弘终于找到了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这三天,弘文馆他没去,李治、武媚那里也没去请安,专心致志的从《本经》里找着他想要的东西。
李治跟武媚听了上官仪的禀奏,先不管这个小东西要干什么,最起码愿意把书搬到他的宫殿就值得表扬,哪怕他李弘是觉得睡榻不舒服,拿竹简垫高用呢,也总比天天在皇宫晃来晃去,调戏宫女、太监,逗哭李贤强的多。
“水银,《经》云出于丹砂者,乃是山石中采粗次朱砂,作炉置砂于中,下承以水,上覆以盎器,外加火煅养则烟飞于上,水银溜于下,其色小白 浊。至于西羌来者,彼人亦云如此烧煅。但其山中所生极多,至于一山自拆裂,人采得砂石,皆大块如升斗,碎之乃可烧煅,故西来水银极多于南方者。”
李弘瘫坐在椅子上,摇头晃脑的拿着竹简朗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