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武器的种类(2/4)
伤力更大。大量史实表明,“驽”是汉军的“长技”之一,东汉时期仍为军队的重要武器,且有所发展。由于驽的普遍使用,射驽的方法和经验日益丰富。值得注意的是,驽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作战中的进攻性和杀伤力。它比弓箭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驽的性能,便于较长时间的瞄准,提高了命中精度;同时,张驽射箭既可用臂力,也可用脚踏等方法,这就有助于拉弦力量的加强,使射程增远,穿透效能提高,从而增强了杀伤力。
箭:弓、驽所使用的箭,又称“矢”或“簇”。西汉的箭矢,形制和战国之时大体相同,但箭矢加长,分长尾和短尾两种。到东汉时期,已使用“毒箭”。即在箭矢上敷用毒药,以增强箭的效能。如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北匈奴攻金浦城(今新疆字远县),校尉耿恭“以毒药傅矢”,中矢者“视创皆沸”,大惊,遂遁去。可见,在当时的战斗中,毒箭发挥了一定的威力,增大了箭的杀伤效能。
铠甲:是一种护体装备。铁兵器出现和弓弯的发展,促进了护体装备的改进。西汉之时,铁制销甲日益增多。到东汉时期,铁制“鱼鳞甲”已在军中普遍使用。据考古发掘,在沂南画像石上有刻制了一领铁制的鱼鳞甲。在河南陕县刘家渠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制楼阁上也有披戴鱼鳞甲的武士守卫。在当时,随着炼钢技术的提高,铁铠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提高,表现在铠甲的坚度增强,类型增多和防卫性能增大。在曹植《先帝赐臣铠表》中,出现有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等。诸多事例表明,东汉时期铁销制作已逐渐完善。
东汉时期,不仅对西汉原有的一些武器,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而且创制了多件新式武器。其突出表现是“钧镶”和“偃月刀”。
钩镊:这是把钩和盾结合在一起的武器。它见于武氏伺画像石和邹县黄陆屯画像石。考古工作者在四川成渝铁路沿线,还发现了一种钩镶实物,铁质,长54厘米。据刘熙《释名》说;“钧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钩引”,是一种能攻可守的武器。
偃月刀:是一种安有长柄的大刀,故又称“长刀”,属劈砍兵器,也创自东汉时期。这种刀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志》。如《典韦传》说: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关羽所用的也是长刀,形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