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的谋略(2/2)
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的精妙战术理论;而在降曹还是降袁的抉择上,贾诩又能一眼看穿“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这三条既有战事大局观,又有个人发展空间的道理,把自己的谋略发挥的淋漓尽致。有此才能,举贤识人的曹操当然会不计前嫌,把贾先生示若上宾,“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贾诩因此如愿,给孟德出谋划策,战官渡,取荆州,破马超。到三国后期,曹魏早年的谋臣武将,大多已经终老,不复当年的风云,而贾诩此时的地位,无疑为高级参谋顾问,为曹操在关键问题上些许点拨。虽欲立长子曹丕为储,可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让魏王犹豫不绝。贾诩虽然功高,可并非旧臣,碰到这种涉及到立后的宫闱重事,必然谨慎言行,直至曹操屏除左右,才掏出他一生中另一句名言“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又托起一个朝代,也换来了魏文帝曹丕的终生恩待。由此看来,贾诩的出谋之道,乃是先自身,其次主公,再时政,最后才是国家社稷。凭此顺序来制定出谋献策的缓急轻重,就能保证在乱世之中,虽然频繁的易主依附,面对瞬息万变的世局战况,却总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贾诩的过人之处。当然,除去智慧和胆量,犀利的眼光,果断的判断力,审时度势的变通,小心谨慎的为人处事,也是贾诩算盘里必不可少的部分。贾诩薨时七十又七,可谓长寿;官居太尉,可谓显赫;谥曰肃侯,可谓耀祖。一个小小的谋士,从汉末乱世一路漂泊依附,直至魏文帝前重臣,不得不让后人佩服贾诩的‘谋’之道。同代入世的言官,莫不早已退出政治舞台,或卒于辛劳,或伤于战火,或倒于谗陷,能坚持到底,又封荫子孙的,实在不多。贾先生的算盘如此之精,即成就了自家,也改变了历史,足可以让世人探讨研究,取经立传了。
家族情况
长子贾穆
孙贾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