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清明该祭祖(1/4)
李峰家好些,左右一块水田,前儿两天已经下种了。昨天空闲,李峰安着李山吩咐着,上街买来纸,鞭炮儿,准备第二天早上上山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李家岗不说扫墓,多说做清明,何为做,不过是提前准备,一是做“标”二是做“包”。提前一天做好,备着,“标”儿是一种特制的纸花,红黄绿白四色纸张,剪成连着铜钱状儿。直径十厘米左右儿。“标”传说是一种阴间的旗子,一个旗子对应儿一个先人的身份,犹如如今身份证儿。阴间宴会时必须有旗子,如同身份验证一般,清明节先人盼着后人插“标”有了旗子他们才能喝酒儿。当然,后人祭祀烧过去的钱财也是靠着旗子认领。
李峰此刻有些明白二奶每次说起祖先,脸上的黯然之色。人啊,心里不安,或许今天看来有些迷信,不过能寻个心中安乐,有何乐不为呢。李峰此刻神情越加的认真严肃了,古人留下的文化传统其实真的有好的,益处的一面。
李峰走走停停,采些野菊花,听说奶奶生前喜欢菊花茶,李峰倒是记在心里。李峰爷爷四十多岁得子,李山二十七八生下李峰,那时候两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李峰只记着爷爷,小时候领着自己玩乐,至于奶奶去的早些,李峰没有什么印象的。一些事都是听着母亲张兰说的,采了一把菊花,摘了一条柳枝,扎起来。
自家的山地分得地不多,不到俩亩地儿,李峰看了看,风水还不错,只是自己瞎开,远望大河,背靠大山儿。李峰拿出祭品,放在眼陶瓷盘子上,有鱼有肉,米饭,还有一壶,父亲李山亲手酿的桃花酒。
盛到瓷盆了儿里备着,锅儿重新加柴火,简单的加糯米粉,和匀儿,团成团子,包上艾叶即可上锅蒸。若是说你对着这般简单味道不满意,可以包上豆沙,枣泥,依着个人口味。李峰家里没有糯米粉,有些麻烦儿,必须煮糯米饭,煮好这些,还不行。李峰趁着煮米饭时间,开始清理自家的石钵子儿,一会糯米煮熟了,必须做成年糕一样,在拌上早准备好的艾草糊糊儿,麻烦一些,不过味道有些不一样,这也是地区的青团的特点。
张兰又忙了起来,明天是清明节,又名寒食节,相传春秋时代,晋文公流亡他国时有一次饿倒,大臣介子推从腿上割下肉烤给重耳吃。历尽艰辛后,晋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