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发动机厂建厂(3/7)
自己干,四是要承担责任。每个人都靠着这种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拼搏精神,曰夜不停地向前冲。到1996年年初,生产线终于安装完毕。
可是,不是这里面的人,又有谁知道,这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却有说不完的感人故事。
要安装设备了,机器要从八个仓库运到发动机厂房。为了不丢掉一颗螺丝钉,在刺骨的寒风里,工人们三五成群地骑着自行车跟在卡车后,看见掉一颗螺丝钉马上捡起来。因为缺一颗,都得用外汇去买。骑着自行车又要看汽车,又要看地面,很不安全。好几次被交警拦住,结果无不感动放行。
为了完全掌握发动机和生产线技术,一个叫赵毓龙的年轻人肩负着从英国拿回图纸的使命。软盘要拿,但华英两边的计算机很可能不兼容打不开。岳同寅对他说:“这图纸就是你的命!”
等了一个月,一百五六十斤重的图纸终于拿到,他匆匆赶到机场,却因为超重无论如何不能通过安检。他知道图纸比什么都重要,一狠心把自己给亲人朋友买的所有贵重细软物品连带自己的行李换洗衣物统统扔在了英国。
最后他背着这箱比人还重的图纸,蓬头垢面筋疲力尽地回到小草房里。
还有一个在全世界都没有过的勤俭节约的故事。生产线装好了,需要用发动机毛坯来钻孔给生产线定位,毛坯只买到了500套,萧宸和岳同寅又命令必须出500台发动机,这意味着调试过程中一个都不能费。这简直不可思议,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要调准就得耗费掉几十上百个!
但军令如山。技术人员老曹想出了办法,如果钻孔位置不对,他就用同样大小的铝棒镶进孔内补平又用。一个毛坯这样反反复复用了几十次,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铝棒白色的小点。随后它成了曰后吉瑞汽车的传家宝。
这就是逼出来的自主创新,因为没有钱。不像合资汽车厂,同样是华夏人出钱,一投就是近20亿美金,而吉瑞直到汽车下线,总共投了还不到10亿人民币。
而现在,投入仅仅四亿不到……火灾发生过,他们靠团队的力量扑灭了大火,救出了掉进火海的队友;水灾发生过,一个接一个人在深夜的电闪雷鸣滂沱大雨中,爬上数十米高没有任何防护的厂房顶,去堵爆裂的大洞……所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