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内情(2/6)
剥皮,人人吃过水面,最后别说改建的安置,连工人群众的工资都拖欠不给,给区委、区政斧脸上抹黑!”
他一转头,又指着朱和平:“你朱和平,更是丧失党姓,丢了做人的良心,为了从企业跳出,找份安身的差事干,出卖职工利益,超越权限,独断专行,一人说了算,为了你一个人的私利,把一千多名职工往绝路上逼。现在官逼民反,职工起来闹事,你又推三推四,怨张三,怨李四,如果你做事能处于公心,心中稍微装着点儿职工的利益,能闹出今天的这场事端吗?”
江南城区的拆迁,是整个常委会规划的,当时萧宸还是副书记,但他是完全赞同这个拆迁的。二机一个机械厂,居然临近闹市区,这是以前不发达的时候办的事,现在鼎清区商业越发繁荣,闹市区必须改成商业区,也就是从谢阳班子到萧宸班子都在推动的“江南商贸城”,这个拆迁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问题是这次的拆迁,建设局一开始就决定用二机的一些闲置工人“帮忙打下手”,结果工人干了事,朱和平那边却拿不出钱来,这才引起了这次事件。
张邦成小声说:“萧书记,刚才杨书记来电话提醒我们,绝不能向闹事的人服软投降,江南新城的拆迁牵扯很多人的切身利益,今天来了闹事的,我们服软了,明天、后天又来一拨子咋办?”
“咋办?只要他们提出的是正当合理的要求,我们就服软、就投降。政斧毕竟是人民的政斧,我不怕群众请愿,就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拆迁之机,发歪财,把拆迁这本好经念歪了,把好事办砸了。”萧宸说得斩钉截铁,落地有音。
“萧书记,我觉得杨书记说得很有道理。”朱和平一听说市委杨书记来电话,好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养驴的才知道驴的毛病,这伙工人的毛病我知道,给好不依好,就是些得陇望蜀的人。”
萧宸没有理睬朱和平,而是盯着张邦成问:“邦成同志,依你的意思,怎么处理比较稳妥呢?”
张邦成试探着说道:“改革年代,不免会发生触及一些人利益的事情,也难免引起不少人的过激行为。所以说,像上街静坐,到处告状,甚至像今天这样跑到政斧门前集体请愿,也就显得是家常便饭,见怪不怪了。但是这些工人的意思,既然不光是要工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