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不会滑雪(2/3)
上的积雪已经没过脚踝了。
原版《情书》选的外景地是北海道小樽,一个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小樽成了很多年轻人心中所向往的地方,去这个文艺气息浓厚的北国小城,寻觅自己所向往的那份情怀。
不过比起还有着明治、大正遗风的艺术之城小樽来,轻井泽的风景虽然同样秀丽,但却不免多出了一丝奢华的感觉。
小樽就像它最出名的八音盒与玻璃制品一样,空灵而通透。
岩井俊二原版电影之中那种带着回忆式的青涩的时光,恬淡的初恋,怀旧的情怀正与小樽一样令人在淡淡的伤感之中去追寻心中的浪漫与美好。
但轻井泽这个地方,或许是从古至今这里被当成了富裕阶层的度假胜地,不可避免的也就多了一丝富贵的气息,比起小樽那如同玻璃风铃一样通透的纯净来,在追求文艺的人心里无疑是要差上不少的。
只是若要让陈羽来评判的话,他多半会觉得其实还是宣传的作用。
没有了岩井俊二的那一部《情书》,小樽也未必会有在年轻人心中那样高的地位,就好像当初轻井泽没落之时,如果不是那位苏格兰传教士觉得此地像他的家乡,在此修了别墅并且还四处和友人宣扬,轻井泽也未必会有后来的繁华。
不过在陈羽看来,现在选轻井泽作为外景地反而更符合时代需要一些。
岩井俊二拍《情书》的时候已经是1997年,那个时候RB已经经历过了泡沫经济的崩溃,正是处于失落十年的后期,那个时候的RB民众经历了泡沫时代的空间繁荣与大萧条时代的崩溃与失落,社会整体风气是一种回忆和向往泡沫时代美好的思潮。
在那样的社会风气之下,岩井俊二的电影风格偏向于怀旧和追忆,同时又带着一点日式物哀的文艺清新,是非常符合社会审美的。
但如果真的直接将《情书》搬到1985年呢?恐怕未必就会那么受欢迎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RB正是经济空间繁荣的时候,人们追求的是奢华的享受和高消费,社会整体的风气是浮躁的。
人们没有那种沉下心来伤秋怀古的心境,每天奢侈享受还来不及,甚至发明出了“花金”这样的流行语,谁还会有心情去追求文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