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尽兴而归(2/5)
茹和苏绣也喝得小脸红彤彤,便摇摇头,还是拒绝了。
“常言说得好,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乃英豪,不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大果脯’,你看孟师傅都累一天了,我妹妹和绣儿第一次喝这么些酒,一会你还得送方婷回家。所以咱们还是聋子点炮仗——散了吧。你要想喝,咱们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怎么样?”
宋国甫是个好性子,见洪衍武实在不愿意,说的也有道理,便不再勉强。
不过到这会儿,通过一天的接触,他们的关系也到了可以随意称呼的程度,确实也可以算是朋友了。于是他只一笑便说,“行,小武,那咱说好了啊,有空你去找我。平渊里1号楼,二单元201。”
洪衍武微微一笑,便把地址记在了心里。“一定。”
至此,大家再无二话,当即便各自收拾东西,准备离去。可没想到都到临别的时候了,洪衍武居然又带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他从后厨一下弄出了十二个鸭架子来。
所谓鸭架子,也就是鸭子的骨头架子。在烤鸭店吃烤鸭,如果顾客买的是一整只烤鸭,那么按规矩,鸭架子也应该交由顾客带走。
实际上,由于厨师片烤鸭,只挑最精华、好下刀的地方片。因此鸭架子上面往往残存着不少的贴骨肉,这种肉最香,拿回家下汤倍儿有营养。
可是当年普通人很少有机会去吃烤鸭,偶尔品尝也不懂可以往回带鸭架子的规矩。要论常吃的主儿呢,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官场宴请,吃完了拎俩鸭架子回去,也实在不好看。
所以这么一来,“京城烤鸭店”里的卖出多少烤鸭,基本就能剩多少鸭架子,自然就都成了服务员和厨师的“洋落儿”了。(土语,指吃剩下或用剩下的东西。最初“洋落儿”单指洋货,后来通用。)
为此,饭店也出了个政策,鸭架子可以外卖。不过,考虑到当年老百姓的情况,一旦广而告之,恐怕这点鸭架子马上就会供不应求。于是为了内部利益考虑,这一条便秘而不宣。只有内部员工的家属和不多的人知道内情,时常跑来弄些实惠。
作为洪衍武而言,他走的时候可不会忘了要自己的鸭架子,没想到听服务员一说,鸭架子想要有的是,才五毛一个。
这年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