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后宅(3/4)
事。
对传统的士大夫来说,后宅的事不必太挂在心上,处理好就行。
陈笃敬直截了当的道:“明达,你这里的情形我们都仔细看过了,在此之前也见了你的单脚踏坊机,我们几个都认可产量会增加多倍,具体多少,还得看你官庄上的农妇能有多少和你签定契约,又能拿出多少时间来坊布。不过,这件事的合作是可以敲定了,我们昌文侯府的布匹买卖算是福建路做的较大的一家,嗯,最大是蒲家。福建路的棉花产量,纺机数量,纺锭数量,纺出的棉线和布匹数量,都是远远不及江南东路的苏州,特别是华亭县,一个县附近就有过百万亩棉田,一年出产六百万匹布,我们福建路才一百五十分匹,连一个县的三成都不到,实在是种耻辱……现在有你这一片单脚坊机,布匹的产量会上来不少,也是可堪欣慰吧。”
陈笃敬的话令得徐子先有些感动,很多官绅贵族考虑的只有自家的利益,真正能如眼前陈笃敬这样放眼全局的,少之又少。
“棉花不足,恐怕难以为继。”徐子先还是颇为冷静的道:“福建平地原本就少,粮食不能自给,大量田亩用来种甘蔗,种桑树养蚕,还有大量的茶山,再扩大棉田,恐怕粮食产出就更少了……总不能都靠买粮过日子,一旦有什么盗匪为患的事,恐怕境内要饿死不少人。”
“这个事也确实是难以解决……”
“先多购棉花吧,不管怎样,坊机一动,还是有钱可赚。我们这边的布产量高了,会有不少胡商过来购买,对福建路的百姓总归是好事。”
江南东路就是大魏最富裕的一路,主要是生丝产量高,棉花产量高,瓷器,茶叶,纸张的产量都把诸路甩在身后,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大魏有统计局,估计江南东路和江陵府肯定会把各府,各路远远甩在身后。
京师是军政中心,论商业的话还不如福建路的泉州有活力,这也是与地理环境有关。
“你也要习武不缀。”陈笃敬最后提醒道:“团练最要紧,是你立身之基。更要紧的是能获得袭爵,官位,这样你才更有展布的机会。南安这里毕竟还是太小,若有机会,当如雄鹰搏击长空,赴京师袭爵,参加锁厅试,是你未来最要紧之事。”
“小侄明白。”徐子先感受到眼前长者的好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