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奏章(1/3)
……
王承恩一听,不由得大喜。
毕竟司礼监这边,对于全国各地的奏章,其实并不需要给出处理意见,而是由辅臣给出意见,秉笔太监来看这个意见可以不可以。相比来说,司礼监的工作就会轻松不少,对秉笔太监的要求,也不需要太高。
以如今崇祯皇帝两世为人的眼光,再重新去看这些奏章的时候,他就能看出很多问题了。不过有些事情,他还是没法拿准。主要是原本崇祯皇帝所知道的那些,其实很有限,对外界了解的不多,民生不熟悉,都是听底下臣子所说的。而现在的他,虽然有后世的经验,可刚穿越而来,这时代的事情,其实也不知情,这必然是要有个熟悉的过程。
王承恩自然不知道,崇祯皇帝把他派出去,其实有三个目的。
不得不说,这四个小宦官因为经历地少,没有处理过类似事情,因此,他们的“作业”,可以说一塌糊涂。
对此,这四个小宦官,特别是对于第四类完全是不知道如何作为好,分不清!其他几类,本着崇祯皇帝说过得原则,倒是做了给钱粮,赈灾之类的回复,但是,这钱粮又从哪里来,多少合适等等,他们就不知道了,说了也等于没说。
而后,他的心情不错,便开始检查起蓝天保他们的“作业”。
二是各地勤王军请求钱粮的奏章;
他们不明白,崇祯皇帝是有意培养他们,自然不会在意这一次的“作业”,反而微笑着对他们说道:“朕一会再全部批阅一遍,而后你们再看看朕是怎么批阅的。内阁辅臣的票拟,你们也要认真看,用心记,朕相信,天下事情就没有认真两字解决不了的。只要你们用心地去听,去看,去学,以后你们是有能力来处理这些奏章的!”
一般来说,奏章都是根据内容由分管的辅臣票拟的,可如果皇帝打回,那么就是几个辅臣要一起商议了。当然,也有的奏章内容,涉及了几个辅臣,那也是要事先一起商量的。也是因此,内阁辅臣不能没人,也不能随便找个人就能胜任的。
三是各地有关天灾需要赈灾的奏章;
看着还有很多奏章没处理完,而司礼监那边又送来一大堆奏章,崇祯皇帝就感觉脑袋有点大。不过没办法,谁让自己是皇帝呢,还是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