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道在人心,行在当下(四)(2/4)
;
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选择了最稳妥,也最残酷的方式——围城。
他要用最真实的“饥饿”与“绝望”,来验证一下,对方那看似无懈可击的“心学”,究竟是真金,还是伪理。
......
而当消息,传到那些已经散入天下的、“良知书院”的“火种”们耳中时。
他们,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楚地的某个集市。
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正费力地教着一群比他更小的、脏兮兮的乞儿,在地上用树枝写下那个歪歪扭扭的“人”字。
当听到先生被围困的消息时,他愣住了。
然后他站起身,对着那些懵懂的孩童们说出了他从先生那里学来的、第一句完整的话。
“天,不给我们活路。我们自己去找活路。”
他开始调动这些乞儿,依靠他们对城市地形的熟悉,去搜集那些富户们丢弃的、尚可食用的食物。
他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进行一场关于“生存”的……战争。
他,是狗子。
在魏国的某个酒馆。
一个只有一条手臂、一条腿的独眼老兵,正将最后一口酒一饮而尽。
他的身边,围着一群听其讲故事听得入了迷的游侠与商贾。
当他听到先生被围困的消息时,他笑了。
那笑容里有悲凉,也有豪迈。
他站起身,将那根当做拐杖的、粗糙木棍往地上一顿,发出一声闷响。
“诸位,故事讲完了。老兵我,要去一个能让我这身老骨头,发挥最后一点余热的地方了。”
他一瘸一拐地向着门外走去。
他身后,那些刚刚还沉浸在故事里的游侠们面面相觑。
随即,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我跟你去!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先生,能教出您这样的好汉!”
“算我一个!”
“还有我!”
他,是石伯。要去召集一支,由最平凡的“侠义之心”所组成的……队伍。
在秦国的某个富家宅院。
一个锦衣玉食的少年,正跪坐在书房里,一丝不苟地抄写着《礼记》。
他的父亲,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王员外,则恭敬地站在一旁为他磨墨。
当其听到先生被围困的消息时,少年写字的手微微一顿。
墨迹在竹简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墨点。
他没有抬头,只是平静地对父亲说道:
“父亲,儿子觉得家里的粮仓似乎有些太满了。”
王员外一愣,随即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意思。他看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