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4/14)
就广了,政策分寸难以把握,往往会将领导本人也拖到攀比困境里去。所以一位领导若不是特别有魄力,敢作敢为,是不太愿意亲自做主的。估计袁玥的父亲,那也可能明智地退避三舍。但退休老教师的人数就比知青少多了,像高老师家那种情况,少之又少,不会引起难以收拾的攀比局面。”
林超然:“那,你考虑得这么周到,解决方案也有了,为什么自己不尽量把事情办成?”
曲主任:“老实说,昨天你的认真态度,使我彻夜难眠,翻来覆去地想,才终于想出这么个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我也去过高老师家,我也很同情,但当时没想出解决办法来。再说,袁玥当时也没在市委当秘书,我也不会由她而联想到她父亲。而且,当时我还有另一种顾虑……”
林超然:“什么顾虑?”
曲主任:“我是要退休了的人啊!谁不愿意在自己退休之前,把凡是自己经手的工作都画上圆满的句号呢?但高老师的事,是我想画上句号就能画上的吗?如果我退休后,将一件拖泥带水的事留给了下一任,那我多让人腻歪啊!也于心不安啊!现在好了,接班的人是你,你又那么的,那么……见义勇为……”
林超然苦笑。
曲主任:“所以,我什么顾虑也没有了。今天,我就等于正式把高老师的事移交给你了。也可以摆点儿资格地说,是将一件有难度的工作布置给你副主任去完成。你要尽力去办,我给你支招,为你出主意想办法,咱们知青办全都配合你啊?办成了,咱们好好庆贺一番,也算是欢送我退休。”
林超然决心很大地点头。
两人离开小亭子,走向公园门口,还在说着,走走停停的。
林超然:“主任,《大浪淘沙》这部电影,‘文革’前您看过没有?”
曲主任:“当然看过啦!一号人物叫金恭授,大明星于洋演的。我喜欢于洋,他演的电影我都爱看。”
林超然:“金恭授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一名老码头工人,他的革命引路人指着码头对他说,看,那么多穷苦的人,你一个一个地帮,帮得过来吗?”
曲主任:“有这个情节,我印象深刻!”
林超然:“如今,新中国成立了,穷苦的人还是很多,在没有具体的政策关怀到一大片的情况之下,谁能帮就尽量帮一个,也不算是可笑的想法吧?”
曲主任:“当然不可笑!要是连这种想法都被认为可笑了,那社会不是太冷漠了吗?”
两人又在公园门口站住,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