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爱民如子朱元璋?(5/7)
相当完整的一套体系。”
朱云峰还是非常客观地分析,没有继续贬低,而是先说说分封藩王的好处。
这一点还是毋庸置疑的,老朱在最初设计藩王体系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藩王造反的事,因此中央朝廷对边塞的掌控能力还是很强。
“那既然如此,为何又说分封藩王是错误的呢?”
朱标皱眉问道。
“这个问题更简单,老祖宗刚设立的时候,藩王们并不强,而且有老祖宗镇压,藩王们自然翻不起什么风浪。”
“但随着时间推移,藩王们在当地经营,依靠个人威望掌握巨大的权柄,老祖宗离世后,藩王变得越来越强,兵马就越来越充足,让中央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全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祖,网上有人说二祖起兵就八百人,实际上有四五万左右,之后又迅速扩增到了十万人。当时朱允炆派人包围燕王府,准备抓二祖,二祖一声令下,北平城的守军全部听从二祖调遣,瞬息间就占据了北平,拥众数万大军。”
“说句实话,很多人都说朱允炆蠢在削藩太急,把二祖逼反,但实际上那已经是削藩最好的时机。因为如果再过几年,鬼知道边塞诸王能拥有多少大军?”
“也就是靠着老祖宗刚刚离世,虎死余威在,震慑住了其余诸王,只有二祖一个人造反,要是再拖几年,恐怕又是个八王之乱。”
“随后的事情你们也知道了,二祖靖难,屡战屡胜,兵马也越打越多,南下最终攻破应天府,成为了皇帝。”
朱云峰双手一摊道:“在这个过程当中,其余藩王全都拥兵自重,冷眼旁观,没有人支援朱允炆,但也没有人帮二祖,也算侧面体现了老祖宗分封制的先进性,奈何朱允炆削藩人心皆失,以至于成为众矢之的,可换你们想想,藩王势力越来越大,你们也会心急。只能说,老祖宗设立这个制度,藩王变得尾大不掉也是个事实,站在中央的角度考虑,自然是个失败的政策。”
归根到底,老朱设立边塞藩王初衷很好,而且极大地帮助了北方人口、生产和经济的恢复。
但也正是随着时间推移,北方人口生产经济等各方面恢复,藩王的实力就越来越强,毕竟藩王镇守当地几十年,哪怕有所谓非战时不能调兵的限制,可个人威望摆在那。
就以朱允炆上位初的时间点为例,朱棣能够迅速把北平周边所有大军掌握,一夜之间拥有四五万大军。
其余藩王可能没有朱棣那么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