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欲栽大木拄长天”———毛泽东和杨昌济(5/10)
》。
向老师学习,毛泽东也成为刻苦治学的范例。他在一师读书的几年中,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在一本不很厚的《伦理学原理》的书上,他写了一万两千多字的评语。在他最喜欢读的《韩昌黎全集》中,圈点、考订、批评和称赞,朱墨纷呈,琳琅满目。因此,他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苦读生”。
此外,杨昌济还非常重视自学。他当时同时兼任三四所学校的课程,教学任务十分繁忙,但仍抓紧时间刻苦自学,并能坚持不懈,他天天写日记或读书笔记,几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了表率。以老师为榜样,毛泽东订立了严格的自修计划,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几乎都是用自习时间阅读的……以自己的全部人格,以坚强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道德习惯直接影响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是杨昌济成功的、也是非凡之处。如果说,在教育人、培养人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的话,那么,杨昌济确是一位言行相顾,表里如一,以师示范,言传身教的良师。
“精神导师”启后人
1918 年4月14日,星期天。这是一个春光明媚、草木生辉的日子。和煦的春风,吹动着清澈的湘水,掀起一层层碧波;江岸上芊绵的绿草,在阳光的照耀下,舒展着娇嫩的叶片。岳麓山上,青枫翠柏,郁郁葱葱,杜鹃盛开,花红似火。在岳麓山溁市湾蔡和森的家,聚集着十多位青年学生,他们正在这里举行新民会成立大会。
新民学会的成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关于它发起的原因和经过,在毛泽东起草的《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有周详的叙述:“新民学会的发起,在民国六年之冬。发起的地点在长沙,发起人都是在长沙学校毕业或肄业的学生。”发起原因,一是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成为一个迫使讨论的问题。得到一种结论,就是“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于是“乃有组织学会的提议”;原因之二,是为了“一个翻转而为动的生活与团体的生活之追求”;“还有一个原因,则诸人大都系杨怀中先生的学生,与闻杨怀中先生的绪论,作成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于是新民学会乃从此产生了。”
从毛泽东的叙述中不难看出,新民学会的成立与杨昌济关系紧密———它发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诸人大都系杨怀中先生的学生”,经常“与闻杨怀中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