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坐地日行八万里———毛泽东与科学家感情世界(4/15)
定可能含油的地区,对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李四光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提出了具备或基本具备优质油田的4个地质条件,强调找油的关键在于对地质构造的正确认识。
1954 年初,苏联石油代表团来到我国进行学术方面的帮助。他们看过西北、西南等地之后,回到北京,提出希望听听李四光教授的意见。李四光应约到石油管理局,向苏联专家和石油管理局同志作了报告,报告题为《人人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在报告中,李四光指出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3 个,详细分析了这三大石油远景区域的地质构造特点和应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应该首先把柴达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寻找石油的对象。
苏联专家听完李四光长达一天的报告后,激动地说:“像李教授这样的报告,是第一次听到,内容丰富而深刻。”然而,要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石油普查勘探工作,是个涉及面很广的艰巨工程,需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在李四光的积极建设和推动下,1956年3 月26 日,由地质部、石油工业部、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了以李四光为主任委员的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作为全国石油地质的咨询机构。就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地质普查大会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经过三年的普查,在新疆、青海、四川、江苏、贵州、广西及华北、东北等地,找到了几百个油矿点,并在柴达木油砂山、冷湖、马海等地质构造上,探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1958 年2 月,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共同发出“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号召。刚刚动完手术的李四光,多次找到地质部石油地质局的领导了解工作情况,抱病与地质部其他领导一起研究如何打开战局。1959年9 月16 日,李四光亲自会见松辽石油普查大队技术负责人韩景行等,对他们说:“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的领导同志,对石油非常关心,把石油比作像吃饭一样重要。”并鼓励他们说:“松辽出油,别开生面……”李四光这次谈话,极大地鼓舞了松辽石油普查大队的全体同志,大庆油田大会战吹响了进军号角。
1961 年9 月底,李四光根据自己获取的地质资料,为进一步分析我国东部油田的分布规律,给地质部党组写了一封信,谈到“最近石油勘探工作的进展,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