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花开花落两由之———毛泽东与身边工作人员感情世界(3/16)
,给首长献花赠送红领巾的荣誉自然就落在我的肩上。
“这位首长会是谁呢?”我们心中不禁想到。看着辅导员喜不自胜的表情,我们想:这儿是毛主席的故乡,又是毛主席、杨开慧曾经创办农民学校的地方,肯定是毛主席要来韶山学校了! 想到这里,我们俩兴奋不已。但是要怎样才能把这件事情办好,顺利完成任务呢?我们都犯了难。我不断地琢磨着怎样熟练地反手给主席戴红领巾,一面又担心自己个子这么小,如何能顺利地给身材高大的毛主席戴上红领巾呢?为此,我特意换了一条鲜艳的大号红绸领巾,一遍遍练习着。彭淑清则绕着学校找遍了每一个花圃,一遍遍地想着哪儿的花最鲜艳?怎样才能让主席及时见到最鲜艳的花?她怕花蔫了,一直没摘,几次浇水、剪枝,就是为了给主席献上最娇美的鲜花。
神圣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1959 年6月26日清晨,毛主席沿着他的旧居附近的一条小土路,向着韶山学校方向缓缓走来。韶山学校师生听说了,全都拥到校门口,夹道欢迎主席。彭淑清当时正在吃早饭,听说主席来了,放下饭碗就跑到校园花圃中采来夹竹桃、红月季和松枝,熟练地扎成两束。而我当时还正在大队活动室练习那几个早已熟记在胸的动作,闻讯也飞奔赶来。当主席走上通往学校的儿童桥时,我们两个雀跃地跑到主席的面前,把两束带着露珠、满含韶山人民热情的鲜花献给了主席。接过花,闻着故乡的芬芳,主席微笑着问我们:“几岁了?学习成绩好不好?”我们告诉老人家:“14 岁了,成绩还好。”主席微笑着说:“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好学生。”毛主席一左一右亲切地拥着我们两个,沿坡而上,一一与学校的师生握手,进了校园。人们簇拥着毛主席走到小学至初中的斜坡上,毛主席提出要与全校师生合影。我马上解下自己的红领巾,敬献给毛主席,熟练地为他佩戴在胸前。主席问:“你这红领巾还要不要了?”我大声地回答:“送给您老人家了!”主席开怀大笑:“那我就把这红领巾带到北京去,我戴上红领巾了,又成少先队员了,我现在变年轻了!”掌声雷动,全校师生开心地笑出声来。毛主席随行的摄影师侯波,捕捉到这幸福的瞬间,轻按快门,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一张照片凝深情———高智
高智,1928年生。陕西佳县人。1945年调延安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