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落花时节读华章———毛泽东与文人诗友情结(1/15)
毛泽东一生博学多才,结交天下名流,交往范围极为广泛,其中,与其诗文唱和者有之,与其相互共勉者有之,与其意见相左者更有之……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具有卓尔不群的优秀品格,同时也富有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这种别具特色的人际世界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向人们展示了他丰富多彩的另一面。
文学巨子成旗手———毛泽东与茅盾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浙江桐乡人。1916 年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1921 年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国民日报》主笔,“左联”行政书记。1938 年参加筹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赴延安、重庆、香港从事文化活动。1949 年后,历任国家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著有小说《林家铺子》、《子夜》、《腐蚀》等。有《茅盾文集》、《茅盾全集》行世。
1949年9 月23 日,正忙于筹办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创刊号的茅盾收到了一个牛皮纸的大信封。打开信封,从里面落下两张纸,那字迹正是茅盾已十分熟悉了的毛泽东的笔体。茅盾细细看时,两张纸一张是一封信,另一张上是一行遒劲的大字,茅盾便先看起信来,只见毛泽东的信是这样写的:雁冰兄:
示悉。写了一句话,作为题词,未知可用否?封面宜由兄写,或请沫若兄写,不宜要我写。
毛泽东
九月二十三日
茅盾高兴地一笑,又看另一张纸上,正是毛泽东应茅盾前几的邀请为即将出版的《人民文学》创刊号所写的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问世。
“希望有更多好作品问世”,这不仅是对《人民文学》这份文艺刊物的希望,也是对文化界、科学界、新闻出版界的希望,这是毛泽东对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的衷心期望。也就是在两天前,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毛泽东这里所讲的建设新中国的目标和决心,同给《人民文学》的题词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深知,没有整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