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讲老实话,是老实人”———毛泽东与华国锋(3/6)
占便宜;对讲真话的人,要给予照顾和支持。1964 年9 月7 日,毛泽东在长沙与张平化、李瑞山、华国锋谈话时,回想起了华国锋那些“田瘦”、“牛瘦”的汇报,意犹未尽地说:与华国锋同志谈过两次话,有帮助。
沉着应变一“老人”
毛泽东对美国人斯诺说:“湖南省的人物也出来几个了。第一个是湖南省委现在的第一书记华国锋,是老人。”
49岁的华国锋被称为“老人”,意味深长。
1966 年6月16日至29日,毛泽东在湖南逗留了14 天,其中在韶山滴水洞住了11天。此次回湖南,毛泽东是为了排除日常事务的干扰,集中时间和精力思考“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期间,毛泽东没有开会,没有谈话,也没有提及“文化大革命”的话题,只是向参加会见的湖南领导干部们透露说:“以前我带你们长征,现在我又要带你们长征了。”
当时,华国锋及湖南省的其他领导人都没有领会到毛泽东所说的“长征”的含义,他们最初甚至认为,文化革命只是文艺界的事情。所以,当省委成立文化革命小组时,拟安排华国锋参加,但华国锋却认为自己是主管财贸工作的,不分管文学艺术工作,不方便参加文化革命小组,故没有参加。华国锋后来说自己政治水平不高,这是应该算是一次突出的表现。但在政治动荡的年代,这种“政治水平不高”,实际上正是华国锋的可贵之处。
1966 年10 月,湖南文革的局势开始大乱,省委、省政府基本瘫痪。华国锋同其他省委领导人一样,也受到了冲击,并被剥夺了权力而“靠边站”了。
1967 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掀起夺权风暴。根据中央的要求,夺权必须实现“三结合”,即革命委员会必须由革命群众、革命军人和革命干部三个方面的代表组成,华国锋成为造反派的争取对象。简称为“省红联”的“湖南省红色造反者联合筹备委员会”首先于1967 年3 月29 日草拟了《夺权公告》,将华国锋与万达、孙国治、李照民、郭森等5人列为干部中的结合对象。“省红联”是高校学生、机关干部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在当时的造反派组织中占主导地位,但华国锋对“省红联”的争取却没有给予回应。
与“省红联”对立的“工联”。实力大有超过“省红联”之势。为了主导夺权,“工联”于1967年5月将王延春、华国锋等省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