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陈毅是个好同志”———毛泽东与陈毅(2/7)
加了李富春等人组织的工学互助社(工学世界社)。1922年,陈毅经蔡和森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担任过重庆《新蜀报》的主笔,撰写了大量抨击时弊和鼓动反抗军阀暴政的文章,在知识界和青年中颇有影响。1923年11月,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陈毅在北京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从此,开始投身革命,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战友。1934 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陈毅作为中共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留在苏区与项英一起领导游击战争。在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陈毅出生入死,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日战争期间,陈毅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四军代军长。解放战争期间,陈毅是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后改为第三野战军)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部队所向披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可谓战功赫赫,一代名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陈毅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中的“儒将”之一,他特别喜爱写诗,即便在被敌人重重围困的情况下,仍于丛莽之间写下了令人叹服的《梅岭三章》,连对诗词造诣极深的毛泽东也称赞他的诗写得“有些诗味”。而且,陈毅性格豪爽,善于和各方人士交朋友,做统战工作是其特长。柳亚子先生早在1945 年就曾赋诗称赞陈毅是“兼资文武此全才”。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认为陈毅完全符合担当重任的要求。
毛泽东主意定下后,曾在1949 年1 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征求过陈毅意见,陈毅表示愿意担任上海市市长一职。他还向毛泽东建议,希望中央像当年重视东北工作一样重视上海的接管工作。不久,在中共中央召集的人事安排座谈会上,邓小平受中央委托,提出经过酝酿的华东方面的人事安排,其中,陈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为了慎重起见,毛泽东还就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之事,征求了民主人士黄炎培、陈叔通等人的意见。对陈毅大名早有所闻的他们,一致赞同毛泽东确定的人选。1949年5月,毛泽东便任命陈毅担任了上海市市长。
三次召见见深情
1953 年12月,陈毅应召赴北京出席全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