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诱惑(2/3)
及吗啡这种镇痛药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国内的药厂已经把产能拉到最大,可还是没能完全满足需求。
1937年德意志有160万常备军,单兵月均磺胺粉剂消耗需120克(预防战伤感染),年需2300吨左右。
拜耳公司受制于原料短缺(需进口苯胺化合物),实际年产量仅870吨,缺口达62.2%。
而吗啡是空军的硬需求,每架容克87俯冲轰炸机配备1.2磅吗啡(飞行员高G值昏迷急救),1937年列装的412架飞机,换算下是4944磅/年的需求量。
德意志吗啡依赖土耳其罂粟进口,海运封锁导致原料缺口53%,合成工厂仅产3.8吨/年,不足需求量的41%。
而1937年德意志为进口药品耗资2.1亿帝国马克(占军费开支4.7%)。
这个商人既然有货,不妨聊一聊。“你手里有多少货?”还是先问清楚其手上有多少货,别就一点点,害自己白高兴一场。
李长安知道德意志当时的磺胺和吗啡缺口可是不小,而且当时像磺胺和吗啡这种战略物资是可以直接用黄金结算的。
李长安决定搞一笔大的,凑近冯·里宾特洛甫的耳朵说道:“冯先生,我这里可以提供100吨磺胺和10吨吗啡。”
冯·里宾特洛甫惊恐的看向这个混血儿,他是疯了吧,今天真倒霉遇到一个神经病,你知道这么多磺胺和吗啡是多少钱吗,你是把美国的药厂都洗劫了一遍吧?
但如果是个陷阱,也不至于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吧,好歹派个药厂身份或者政府背景的人来吧?
见冯·里宾特洛甫不相信,李长安也觉得自己说多了,但可以先来一批少的,然后一回生二回熟嘛!
“冯先生,您如果不相信,我们可以先期交付10吨磺胺和1吨吗啡,您先试用,如果合适我们后续在合作。”
冯·里宾特洛甫虽然内心不相信这个华人社团能拿出这么多的药品,但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准则,还是准备继续聊聊:“那这批货你准备要多少钱,在哪里交货?”
李长安向四周看了看,确定没有人说道:“我按照军方的采购价给您,10吨磺胺1000万美金,1吨吗啡480万美金,您看这个价格合适吗?”
冯·里宾特洛甫更加怀疑了,这个价格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美国现在是药物出口大国,但是限制这些战略物资流向德意志。而这个商人居然能够搞到美国军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