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圣旨与说书(2/3)
竹道:“鸢儿还在京城。”
沈承烁惊叹一声,“哇,你们好阴险,心计全用在孩子身上。”
“那有什么办法…”沈承煜反问道:“不然你去劝父皇改变心意?”
沈承烁尬住,突然提议道:“如果鸢儿诞下一位男丁,让我教他兵法之道如何?”
“真不要脸!”沈承煜呸了一声。
…
暮色,如同稀释的墨汁,缓缓洇染着天穹,将最后几缕挣扎的霞光吞噬殆尽。
肃穆的将士陵园,热闹之后更显空旷寂寥。
一排排冰冷的石碑,像一支支沉默的长矛,铭刻着无数戛然而止的名字与岁月。
陵园某处,赫然插着两柄剑。
右边那柄,剑身宽厚,细看能瞧出铸造者稚嫩的手法。
刃口因多次战斗,布满了饱饮风霜的痕迹。
紧挨着的是一柄细剑,剑鞘是乌沉的鲨鱼皮,剑锷被打磨得寒光四溢,即便不曾拔出,也能感受到里面的锐气与力量。
它们之间,放着一个扁平的黄铜壶,壶口敞开,散发着浓郁醇烈的香气。
壶身之下,压着一张泛黄的宣纸,墨迹未干,笔锋遒劲:
旧刃埋沙场,新锋指北疆。
同袍酒未冷,故地草又黄。
沈舟和温絮并肩而行,脚步轻缓,不敢打扰沉眠的英魂。
…
陇右道囊括北庭,西域两大都护府,占地面积仅次于河北道。
因处西北,所以总让人感觉离中原很远,但它其实还毗邻着关内,剑南和山南西三道。
一入梁州,色彩陡然鲜活,黄灰戈壁转化成一副生机勃勃的画卷。
空气似乎都温顺了许多,带着一丝清甜的水汽,陌生而熟悉的味道,让沈舟胸膛高高隆起。
从京城发出的驰道,已经修到此处,随处可见忙碌的民夫。
梁州城内人声鼎沸,商户忙的不亦乐乎。
沈舟带着温絮找了家茶馆入座,台上的说书先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各位看官且听好!今儿个咱们不说江湖恩怨,也不表才子佳人…”
“搞快点!”有男子催促道,其他地方早就有人日夜赶工,将故事整理了出来,唯独梁州,磨磨唧唧!
说书先生清了清嗓子,想要拿捏一下听众,却被一颗银锭砸中脑袋,急迫道:“话说当今天子,坐镇龙庭,心系四海,最挂念啥?不是金山银海,也不是美人歌舞,而是咱边关将士的忠魂!”
“宸国遗老,四百年坚守,马革裹尸,埋骨他乡!深陷茹毛饮血的柔然草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