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武装侦察连(3/7)
混合威胁’蓝军,咱们自己琢磨肯定不够。”林安民直奔主题,“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潜在对手的作战思想、战术特点、装备性能,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尤其是那些非对称、非常规的威胁手段。”
他顿了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我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向上级申请,或者我们旅自己想想办法,联系一下军校里那些专门研究外军战术和未来战争形态的教授、专家?请他们来给我们讲讲课,或者提供一些研究资料,给我们一些启发?”
林安民的建议很中肯,立刻引起了不少军官的共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确实是一条快速获取“他山之石”的有效途径。
然而,吴学军却轻轻摇了摇头。
“安民同志,你能想到这一点,很好。”吴学军先是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但是,在你想到之前,我和政委、参谋长就已经在考虑了。”
他看向沈苍野,沈苍野立刻会意,补充道:“没错,旅长昨天晚上就已经让我联系集团军司令部,请求协调相关院校的专家资源了。集团军那边也很重视,回复说会尽快安排。但是,”
沈苍野的语气也带着一丝无奈:“专家能提供的,更多是理论框架和方向性的指导。具体到我们319旅,如何结合自身的装备、人员、训练基础,把这些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蓝军战法,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摸索、自己实践!”
吴学军接口道:“所以,教授请教这条路,已经在走了。但这远远不够!最终能不能成,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在于在座的每一位!”
旅长的话,像是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心中刚刚升起的一丝“走捷径”的侥幸。
专家能请来,但不能代替他们思考。
路,终究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林安民坐了回去,眉头再次紧锁。
会议室里,刚刚还热烈如火的气氛,迅速冷却下来。
短暂的沉默之后,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军官们不再只是想着那五天假期,而是真正开始沉下心来,结合自己所负责的营、连的实际情况,苦苦思索着转型的具体路径。
有的在纸上快速写画着什么,眉头紧锁。
有的双手抱胸,仰头望着天花板,眼神凝重。
有的低声和旁边的同僚交流着,试图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空气仿佛又一次凝固了,但这一次,不再是之前的震惊和茫然,而是充满了紧张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