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注:(5/14)
,1981年2月第1版。
[86]见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87]原文是《农民日报》记者写的调查报告,转引自《我向总理说实话》。
[88]张正明:《晋商兴衰史》,第262页,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89]张研:《清代社会的慢变量》第149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90]见《道咸宦海见闻录》第113页,第88页,参见第86页。中华书局1981年第1版。
[91]见郑秦:《清代司法审判制度研究》
[92]转引自袁伟时:《章士钊思想演变的轨迹》,《炎黄春秋》杂志2002年第3期。
[93]在修改本文的时候,读到郭于华介绍詹姆斯·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和《支配与反抗的艺术:隐藏的文本》这两部著作的文章——《“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暗器”的提法深受她这篇介绍文章的影响,特此致谢。
[94]甫田即大田(毛亨、朱熹),大田为贵族所有(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华锋等《诗经诠译》,大象出版社,1997)。《诗经·小雅·甫田》中对甫田上的劳动场面和劳动关系的描绘也支持这种解释。
[95]整个故事来源于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咸丰二年。中华书局,1960年第1版。
[96]转引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群众出版社,1995年,第457页。
[97]转引自(美)布迪和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9页。
[98]《史记·淮阴侯列传》
[99]清代浙江省田每亩科银的幅度从三分二厘至一钱四分三厘不等。另加米一合一勺至一斗九升六合七勺不等。参见袁良义:《清一条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20页。我在这里以每亩七分银子另加三升米的税率计算。
[100]据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道光二十九年记载,浙江海盐一带平年的米价为每升34文,灾年时民间米价每升50文。
[101]参见黄冕堂:《明史管窥》,“明代物价考略”。明朝度量衡单位与公制折算,一石白米为94.4公斤,一石稻谷为70.8公斤。
[102]不过这种推测有一个漏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