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三棱军刺震惊虹军将领,给鬼子放血的杀敌神器。(1/3)
五台山根据地。
“杀!”
“杀!!”
“杀!!”
一纵某部虹军战士,手持木枪进行一对一、甚至是一对二的“实战”刺杀演练。
每名虹军战士都使出了拼命的劲头,在实战中磨砺自己的“拼刺刀”技术。
训练程度之恨!
也仅仅比实战之中,差上那么一线。
“司令,这么练下去的话,士兵的负伤率怕是会大大增加啊。”
“训练强度实在是太大了。”
跟在苏长青身边的小学弟宋参谋长,看着扭打在一起的士兵说道。
“平时训练的时候怕受伤,没有训练强度,没有实战经验。”
“上战场的那一刻,脑袋瓜子都是懵的。”
“那时候,流的就不是汗,而是血。”
“断的就不是骨头,丢的是命。”
苏长青语重心长的说道。
在网络信息时代,苏长青对东洋小鬼子的了解非常之深。
二战爆发前,小鬼子对新兵的射击训练要求极高,每月步枪射击消耗弹药不低于150发,机枪不低于300发。
整个训练过程中总弹药量不低于2000发。
小鬼子教官极为注重实战效果,强调子弹集中打击的效果。
而非单纯追求环数,培养了士兵良好的射击习惯和精准度。
因此,在战场上,小鬼子士兵的射击技术异常精确,常能做到弹无虚发。
在刺刀技术方面。
小鬼子士兵的训练更为有素,技术精湛。
要知道小鬼子拼刺刀是传统,早在19世纪末就有军队刺刀术的概念,到二战时,几乎每个男子都要练刺刀,甚至成为中学生的课业项目。
小鬼子的刺刀术结合了小鬼子传统长矛武艺和西方拼刺术,招数简单粗暴,直取人体要害,如直突、脱突、下突、返突等。
且小鬼子还经常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以提高士兵的技术和胆量。
在战斗中,小鬼子拼刺刀的战术配合也较为成熟,如一个老兵和两个新兵组成三角队形,进可攻退可守,能发挥出非常强的杀伤力。
同时,小鬼子在二战时已是工业国,其士兵伙食较好,身体素质相对较强,而当时的大夏属于农业国,士兵们在参军入伍前很难吃饱饭。
其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弱,在拼刺刀时力量对抗上处于劣势。
而且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加上30年式刺刀后总长度达到1.65米以上,很好地弥补了小鬼子身材矮小的劣势,在拼刺刀时能够先发制人,占据一定的长度优势。
也正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