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楚王胆大,薅大唐帝国羊毛,别驾胆小,为军费费尽心机(1/3)
李醒带着人去了潭州,于清带人去了益阳。
他们各带三百人马,不干别的,就是抢人。
确切地说,是抢匠户。
潭州设有铁炉数座,瓷器和陶器窑口众多,还有官营铜矿、采石场,有不少匠户从事生产。
益阳有造船厂、草药产业发达,有相当数量的采茶制茶工人。
两地的经济要比岳州发达的多,李宽早就对这些地方的产业工人垂涎三尺了。
这些产业工人虽然本质上都是手工业者,不是合格的工人,但对李宽来说,这些人多少都有些基础,招来就能投入生产,培训起来效率要比从头培养工人高得多。
趁着老头子给的权力没过期,他就想着用老头子的名义,把一部分匠人弄到岳州来。
用的是借调帮助楚王府平叛的借口,理论上这些人即便是到了岳州,也是潭州和益阳的人。
不过人到了他李宽的地头,再想把人要回去,那就要看他的心情了。
益阳令和潭州令又不是瞎子聋子,岳州的事情他们看在眼里,当然知道楚王这是在拿着鸡毛当令箭,明晃晃的抢人。
但他们又不敢不放人。
楚王利索的收拾了整个岳州的官场和地方豪族,下手那叫一个狠。
而且李醒和于清带着的人就堵在他们的衙门口,他们敢违逆楚王的命令,说不定下一刻就要变刀下鬼。
他们相信,楚王绝对会在弄死他们之后,再给他们加上一个造反的罪名。
楚王是皇子,他们是外官,你说圣人会信谁的?
赶紧把瘟神送走得了,工匠没了还可以找,命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当然,李宽不会给人留什么口实,抢到人,李醒他们按照番匠的数量给了两县相应的补贴费用,一给就是十年。
白花花的银铤入库,两位县令再看楚王府的护卫,每一个都是那样的眉清目秀。
七月二十九中午,李醒归来。
七月三十下午,于清归来。
时间卡的刚刚好。
“殿下,卑职带回匠人一百七十六人,学徒三百零七人,臣已经与益阳令说好了,中秋后,把这些匠人和学徒的家人接过来。”
“潭州令许小人带回匠人两百零六人,因潭州的铜矿不能停,铜矿的匠头和学徒没有放人,不过潭州令直接放了匠户的家人,小人一并带回了。”
李宽对他们的收获很满意。
有这些工匠和学徒加入,别院的工坊产能可以提升不少,王府手里的铜矿也可以开采了。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
李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