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兢兢业业韩国公,拖后腿的李通判(2/3)
倭被抓,他写信向我求救,想让我在京城帮着斡旋一二,但落款的日期是三月底,为时已晚了。”
李善长提前给汤和写了封信,尽管没提堂弟李通判,但相信汤和,应该会看在他的面子上,罪责能免则免。
可随着胡惟庸的死,温州官员通倭一事牵扯太广,又因陛下想要海禁抗倭,他看出陛下想将它当成一个典型大案处置,还特意让堂弟留了一手。
若是真的被抓下狱,就赶紧写信求援,他好另作安排。
结果,这封求援信却被人在温州就给截断了!
能够有能力截断李府信件的人,除了朱元璋还能有谁?
只怕是堂弟的案子,无法做到铁证如山,特意阻碍他出手救人,才不惜使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堂弟死了,不光是人死了,丢的还是李家的人,失势的也会是李家。
就像二弟李存义一死,整个淮西武将都对李家不满一样,堂弟一死,整个浙东地方官场,知道他连血亲都护不住,谁还会信服他这个韩国公?
“佑儿,备车,我要进宫面圣。”
“我这就……”
李佑屁股刚离凳,门房急忙来报。
“老爷,府外有不少位大人,拎着豆沙馅的粽子,说要求见大人。”
李善长瞳孔猛地一缩,看向李佑。
“除了咱家,还有谁家收到了豆沙馅的粽子?”
“有东御门的张家、洪武南门前的童家、还有……”
都是和温州涉案官员有染的人家!
李善长摆了摆手,示意李佑打住,并对着门房摆了摆手。
“让他们回去吧,我不见。”
佑儿提的这两户人家,祖籍都是温州的,甚至还是浙东文官里的一员。
有事不去找刘基,反倒跑来找他,并且还特意拎着豆沙馅的粽子,只有一个可能。
“佑儿,你准备两样家常礼物,我要去刘府转转。”
“刑部尚书刘大人的府上?”
官场等级森严,再加上李善长可是超品国公爷,能够让他携礼相见的,如今也只有几位尚书大人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
而刘尚书有两位,李佑一下子说出了刑部尚书刘惟谦,这让李善长心里多少有些欣慰。
“看来佑儿猜到了我前去的目的。”
李佑点了点头。
刘惟谦当初还是经过大伯点拨,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只是刘惟谦从不结党,更重要的是凭本事坐稳了刑部尚书之位,因此两家的关系也仅是红白大事上有来往,但大伯要是凭借当初的点拨之恩,让刘惟谦照拂一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