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兢兢业业韩国公,拖后腿的李通判(1/3)
“大伯,这盆里的粽子,一共是四十四个。”
四在民间许多人的眼里,是不吉利的数字。
但身在太常寺,帮着礼部干活的李善长,却知道,四字不是通死字,而是代表着“四象”、“四灵”,寓意吉祥。
在他看来,朱元璋自然是不懂这些深奥的寓意,所以四十四这个数字,只不过是一个巧合而已。
他对着还在深思的李佑,打趣一声。
“方才佑儿你应该数清楚数量,宣扬的时候还能带上伯父的官职,把它说成是陛下特意借此嘉奖我,兢兢业业地办差。”
“可是大伯,我总觉得不太对劲,要不要派人打听一下,各家府上收到的粽子,都是什么馅的?”
李善长刚想说不用了,因为他现在对别人家的事情,根本不关心,也不想给别人留一下想要结党营私,探听圣意的印象。
谁知他话还出口,一个护卫匆匆闯进了饭厅,递给他一封纸上带血的信封,低声禀报。
“老爷,这是温州来的信件,在路上被人截断了不知多久,今日才送达京城东的驿站!”
自从韩国公府的金字牌匾挂上去的那一天开始,李氏族人便不断的扩大。
李家子弟众多,在各行各业都有涉及,自然也有自己传递消息的渠道。
因为传递消息的速度慢快,会导致一个人在做决定时,做出不同的选择,李善长最擅长的也是利用消息差异,谋算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打击竞争对手。
为此,他在这方面花费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就是为了避免自己因为情报滞后,被人蒙在鼓里。
此时听到护卫的话,他刚要发怒,忽然打了个寒颤。
“你刚才说是从哪里来的信件?”
“温州。”
护卫又补充了一句。
“上个月汤将军也从温州来了一封信给老爷,并没有延误送信的日期。”
也就是说,有人故意出手,精准地阻拦着李善长手里的这封信。
是谁呢?
李善长看了一眼信封上盖着的印章。
信件每换一个私人驿站和负责人,就会多盖一个章,可这上面,却只有温州府的章印。
李善长盯着信封上那抹干透了的血迹,心中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他连忙撕开信封,看完信上的内容后,面色剧变。
再看盆里那些还没吃完的粽子,顿时像是被人当众扇了一巴掌,气不打一处来。
朱元璋!
你可真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帝王!
“大伯,出什么事了?”
“你在温州任通判的堂叔,因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