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豆沙!豆沙!(1/3)
这个问题很棘手。
宋濂等七位殿阁大学士,听到朱元璋的话,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而宋濂作为太子的老师,碰到这种情况,当然要进言给建议,把太子给摘出来。
“诚如陛下所言,都杀了的话,温州官场就彻底坍塌,哪怕马上抽调人手前去支援,恢复正常的官场运作,也要数月之久,可不杀的话,杀谁不杀谁,更是难以决择。”
别看地方官员在地方,与京城朝堂可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个处置不当,又会有朝堂之上,掀起一场风暴。
朱元璋见宋濂根本没有给出切实的意见,和帮着处置奏疏似的,只是把问题利弊说清楚,他无可奈何地暗叹一声。
殿阁大学士还真是只有辅佐之才,不显露半点别的本事。
“咱最近跟妹子在学贞观之治,咱听说,唐太宗能够创举大唐盛世,在朝堂之上,靠的就是君明臣直。”
朱元璋手指着宋濂。
“宋爱卿,你告诉咱,什么叫君明臣直?”
君明则臣直,意思是,国君英明,臣子就会正臣。
宋濂说话说一半,这就是不正直的表现,反过来就是说明,当皇帝的朱元璋不够英明。
【哦哟哟,爷爷不光开始学历史了,他都开始学会阴阳怪气了。】
朱雄英看热闹不嫌事大,好奇地朝着宋濂探头观察。
宋濂其实够直的了,只是近期朝堂变故太大,让这位早已年老的直臣,摸不透皇帝的脾气,再加上年纪大了,处事稳妥的同时,难保会更加圆滑,这事还真不能怪宋濂。
毕竟人家殿阁大学士,职责就是给皇帝和太子意见,但不替他们做决定。
“陛下,臣惶恐!”
宋濂上来先认错,犹豫了一下,还是给出了他内心的答案。
“臣认为温州官场通倭案,历时数月之久,在清查的过程中,好像也没有发生什么官无民乱的情况。”
朱元璋抬头,面色严肃地看着宋濂。
“爱卿的意思是……”
“父皇,儿臣认为,就按照负责温州案情的主事官员的刑罚,交给刑部复审,涉及的案子要杀便杀,要剐便剐,这样就不会有人置喙,父皇偏袒谁了。”
朱元璋低头又看了一眼刘璟上的奏本。
按照刘璟在地方上确认的罪名,名单上的官员,犯的都是掉脑袋的大罪。
不同的是,有的罪名重,需要抄家灭族,有的罪名轻,需要抄家流放。
标儿的意思很明确。
涉案的官员,都杀了。
宋濂给出的理由也很恰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