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你朱重八可真是够大方的!(1/4)
身为跟李善长合作了许多年,也斗了许多年的老伙计,哪怕李善长只是撅起屁股,刘伯温都能知道李善长打算放个什么样儿的屁,进而推测出李善长中午吃的是韭菜盒子还是大蒜炒鸡蛋。
说白了,李善长之所以盼着其他地方的学校也能出人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封地转换到倭国的事儿上,感觉自己欠下了杨少峰的人情,所以想着还了这个人情。
敲黑板。
大明朝的勋贵虽然动不动就是这个国公,那个国侯,但是这些所谓的国公、国侯都是有俸禄、有田产而无食邑,也就是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封地。
而朱皇帝在刚刚的一番话里已经说得很明白,“封地迁移到倭国”。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会有实际意义上的封地。
而最最关键的,还在于勋贵们的封地都将迁移到大明之外,而且还是在一座岛上,朱皇帝和黑芝麻汤圆以后不用担心这些勋贵们有异心,相当于帮勋贵们躲开了君臣之间那条无形的猜忌链。
正所谓投桃报李,自觉承了杨少峰的一份大人情,李善长自然也就想着帮杨少峰一把。
因为哪怕谁都不提起,整个大明朝堂乃至地方官府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宁阳系的官员会越来越多,就连勋贵团体当中也开始出现宁阳系的影子。
从最初被派到燕云十六州做知县的那二十五个生员,再到擅自领兵出塞却受封克虏伯的李明臣,宁阳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崭露头角。
那么问题来了。
朱皇帝可以不在意日渐壮大的宁阳县,黑芝麻汤圆同样可以不在意日渐壮大的宁阳系,他们甚至会有意扶持宁阳系的发展壮大。
但是朱标以后的皇帝会不会在意?
或者可以说得再直白一些,那就是宁阳县的响马们会念着朱皇帝和黑芝麻汤圆的好儿,却不一定会念着朱标他儿子的好儿。
还有登州府的生员,甚至淮安府的生员,前者是杨少峰自己的治下,后者是从登州府走出来的,身上杨系标签十分浓厚的徐敬玉治下,这两个地方出来的生员,天然就会跟宁阳系的生员们亲近。
文武勋臣半宁阳,这不是一件好事儿,甚至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杨癫疯的催命符。
刘伯温心中微微叹息,却也跟着拱手拜道:“上位,臣附议。”
朱皇帝虽然不像刘伯温这么恶心,但是也多多少少猜到了李善长的心思。
只是朱皇帝却满心嫌弃的撇了撇嘴。
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