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未婚妻与白月光(2/3)
厂提供各类配套材料与设备。
整体工作全部围绕着轻武器展开。
得知赵天盛打算一鼓作气,利用这一次获得的功劳,扩大227厂的生产项目。
从专门生产各类轻型武器,变成具备重武器研发能力的综合性军工企业。
李高明不管三七二十一,顺着赵天盛的想法一路猛夸。
“老李,你在227厂当了多年的副厂长,负责的又是生产和技术方面的工作,我考考你,如果咱们厂要扩大规模,最终升级为重工集团,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外人眼中的李高明,属于不折不扣的墙头草。
知道赵天盛背景深入大海,毫不犹豫地投入赵天盛麾下。
而对赵天盛而言。
墙头草比起所谓的“正人君子”,用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
为了一步步往上爬,会不遗余力地完成大佬交付的任务。
绝对不会讨价还价。
更不会去问,赵天盛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个字,干!
“数控加工中心。”
李高明斟酌片刻,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
目前。
227厂只有一套五轴数控机床,并且是第一代五轴机床。
用来加工一般的精密件没问题。
问题是。
赵天盛如果真想将227厂,变成兼具轻重武器加工生产能力的综合性军工企业,新型数控机床必不可少。
而且起码要三到五套全新的加工中心。
赵天盛听后微微点头。
能够成为主管技术生产的副厂长,李高明倒也是有几把刷子。
仅靠趋炎附势,溜须拍马。
绝对成不了第一副厂长。
“除了加工中心呢?”
“那就剩下人才的问题了。”
李高明站在专业角度,讲述了227厂当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资金,设备,人才,灵活性。
前两个问题不必多言,夏国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
后面两个问题相对而言,就复杂了许多。
随着夏国和西方关系全面缓和。
大量西方商品进入夏国的同时,人才流失情况日益严重。
除了一些军工院校还包分配外,其余的大中专学校,统统改为自主择业。
部分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
留下来的大学生要么进入民营企业,又或者自己做生意。
反正没几个人愿意去国有企业上班。
一句话,待遇不行。
不但大学生不愿意进入国企上班,就连科研院所的专家也是人心思动。
“赵代表,您出国留学数年,对于国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