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摊牌(2/3)
完全相信任道然的话。
任道然继续火上添油:“明年,你会禅让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钦宗,再然后,金兵扣关,兵临城下,然后你和你的儿子被掳走,并且还有牵羊礼...哦,牵羊礼就是用剥好的新鲜羊皮披在身上,跪在地上爬行...”
赵佶的呼吸越发的急促了。
这种羞辱,别说是听,想都没有想过好吧!
现在宋朝虽然很糜烂,但依旧保持着基本的格局,一个皇帝怎么可能相信自己的朝廷马上就要坍塌了?
任道然继续说道:“其实,我说这些,官家应该会相信,朝廷不可能没有金兵那边的动向,今年的金兵南下,也不可能仅仅是打草谷那么简单。”
到这种,赵佶基本上已经相信任道然了。
如若不是从千年后来的人,怎么可能知道的这么详细?
甚至,刚才任道然还说出了他当上皇帝的秘密。
这些事,不是当年的老人绝对不会知道,就算知道也都死光了。
再加上任道然的种种惊人之语,除了后世的人,怎么可能知道宋氏宫廷那么多秘密?
沉默了足足十分钟之久,赵佶颓然的坐在椅子上:“那朕当如何?何以教我?”
任道然思索了一下,这个圣境,如果能改变历史走向的话,是不是也变相的改变了李师师的命运?
所以,让靖康之耻消失,或者晚来几十年,也是可以的。
毕竟这不是穿越,而是圣境,任道然还没有想过如何改变大宋的弊端,这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改变的。
“迁都!”任道然语出不惊死人不休。
“迁都?”赵佶有点茫然。
任道然点点头:“大宋从太祖以降,重文抑武,导致文官带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那么,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迁都南京,哦就是应天府。”
其实,更好的办法是抵抗金兵,但是现在,任道然都没有信心唤起宋徽宗赵佶的血气,养在温室中的花朵,根本不堪大用。
否则,为什么历史上赵佶听信李纲的话直接禅让了?
还不是因为害怕,没有担当?
所以,让赵佶重整武备?
不如直接迁都来的立竿见影!
虽然迁都也是一件麻烦事。
“现在黄河已经改道了吧?”任道然不是学历史的,对于宋朝的一些事情并非完全清楚。
赵佶却是非常明白:“五十多年前改道,有段河道已经进入了金国地盘。”
“那就对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迁都,应天府,或者临安,以长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