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弘扬国粹(1/3)
林夏握着手机僵立在街头,深秋的风卷着枯叶擦过脚踝,寒意顺着脊椎爬上了后颈。
城西旧纺织厂的威胁犹在耳畔,邓明辉讳莫如深的提醒,更像一根刺扎在心里。
林夏强压下翻涌的不安,转身朝着地铁站走去,医药箱里的银针随着步伐的移动,轻轻的碰撞在一起,发出了细碎的声响。
回到老宅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楼道里的感应灯忽明忽暗的,林夏借着朦胧的灯光走到了门口。
掏出钥匙开门的一瞬间,屋内暖黄的灯光倾泻而出,师父佝偻的身影正在灶台前忙碌着。
青瓷药罐里飘出当归与黄芪的香气,混着氤氲热气,暂时驱散了林夏心头的阴霾。
“丫头,手这么凉。”
师父头也不回的,布满老年斑的手熟练地掀开锅盖,“快来喝一碗当归羊肉汤,驱驱寒气。”
林夏放下医药箱,看着师父将盛得满满的汤碗推到自己的面前。
老藤椅在墙角吱呀作响,师父戴着老花镜,正在整理泛黄的医案。
这场景再熟悉不过了,可此刻的她却突然想起邓明辉质疑的眼神,想起了那通充满威胁的电话,不由得喉头泛起了苦涩。
“师父,您说脉诊真的能被世人认可吗?”
林夏捧着温热的汤碗,水汽模糊了镜片,“今天给邓明辉诊脉,他明明已经信了,可临走的时候……”
她将邓明辉的提醒和神秘的电话简略的说给张老听,末了轻声的说道,“现在的医疗界暗流涌动,我怕……”
张老布满皱纹的手顿了顿,从藤椅旁的檀木匣里取出一本蓝布包着的古籍。
封皮上“濒湖脉学补遗”几个小楷字迹娟秀,边角却磨损得厉害,显然被反复翻阅过无数次。
“这是你师公传给我的。”
老人的声音有些发颤,“里面记载着历代脉诊大家的心得,还有不少失传的技法。”
林夏凑近细看,泛黄的宣纸上,蝇头小楷密密麻麻的记录着各种脉象的案例。
其中的一页画着奇怪的波形图,旁边批注:“真脏脉现,如屋漏雨,如弹石,十不存一”;
另一页则详细的描述了通过孕妇脉象判断胎儿性别的方法,连胎动的时辰都有记载。
“脉诊看似简单,不过三指落腕。”
张老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的摩挲着书页,“可是这里面的学问,够人钻研一辈子。你师公临终前说,脉学传承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断了不少。现在西医当道,愿意静下心来学脉诊的年轻人更少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