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穹顶之下(2/3)
“需要我继续播放吗?”张建国的声音冷若冰霜,“或者你想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护照在三个月内出入三个非洲国家?”
约翰逊的脸色瞬间惨白,还未及反应,安保人员已将他拖出会场。
与此同时,娄晓娥正站在莫斯科郊外的秘密基地。她佩戴着翡翠扳指,那是当年港商联姻时的信物,此刻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绿光。
“我们需要反重力技术。”俄方代表的声音低沉,“作为交换,我们可以提供冷战时期的登月舱残骸。”
娄晓娥轻轻转动扳指,扳指内侧的微型芯片正在扫描对方的虹膜。当确认对方权限后,她开口道:“残骸中必须包含完整的导航系统。另外,我们需要贵国在北极的气象监测数据。”
谈判持续了六个小时,最终在扳指的微光中达成协议。娄晓娥知道,这枚看似普通的翡翠,实则是连接东西方科技的桥梁。
警报声在赤道轨道响起时,张建国正在查看种子库的最新数据。国际资本雇佣的海盗已控制中继空间站,他们的要求简单而致命:交出所有太空改良作物种子。
“启动‘粮食特供火箭’计划。”张建国的声音冷静如冰,“通知非洲雇佣兵,72小时内必须拿下拜科努尔发射场。”
画面切换至哈萨克斯坦,身着沙漠迷彩的雇佣兵正空降在发射场外围。他们的装备看似陈旧,实则暗藏玄机——枪管中装填的不是子弹,而是能瞬间凝固金属的纳米胶。
与此同时,张建国启动了隐藏在空间站内的“伪装计划”。六个集装箱大小的种植舱伪装成救生舱,在太空中缓缓漂移。舱内,智能农业机器人正在进行最后的战术演练。
“记住,这次行动的核心是‘四合院战术’。”张建国通过量子通讯叮嘱,“利用失重环境,复刻当年ko傻柱的八极拳套路。”
当海盗们打开舱门的瞬间,机器人突然发动攻击。它们的机械臂以每秒200次的频率振动,形成类似八极拳“贴山靠”的冲击波。在失重环境下,这种冲击波被无限放大,三名海盗瞬间被震碎肋骨。
山西某废弃煤矿深处,张建国正在视察新改建的地下种植基地。岩壁上布满了类似香江水产伪装方案的仿生苔藓,既能净化空气,又能吸收辐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