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粮药双线破局(2/3)
播信号,她耳坠上的蓝宝石闪过微光,那是商战中埋下的情报网络节点。
四合院的密室里,龙凤胎的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14岁的女儿盯着屏幕上流动的区块链代码,发梢还带着香江的海盐气息——那是她偷偷登上父亲货轮时留下的印记。
而儿子正对着fda数据库的漏洞界面轻笑,指尖在全息键盘上飞舞的姿势,像极了智能机器人初次学习黑客技术的模样。
\"必须走正规渠道!\"娄晓娥的声音在密室内回荡,她无名指上的婚戒磕在黄花梨桌沿,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个姿势让张建国想起第一卷里她在粮站据理力争的模样,可此刻他眼里倒映着操作台右下角闪烁的\"黑市义诊\"倒计时,那是他为10万疫区患者准备的最后方案。
\"晓娥,你还记得1961年吗?\"他忽然伸手,指尖掠过妻子眼下淡淡的青黑,\"当年我们在粮站熬粥,用的不是也不是正规渠道的粮食?\"记忆如潮水涌来,那时的四合院,那时的傻柱,还有墙缝里悄悄生长的野麦——现在,同样的场景正在制药厂外重演。
非洲农场的垂直药田里,蓝光汇聚成流萤般的光群,在转基因草药间飞舞。这些本应在夜间闭合的叶片,此刻正贪婪地吸收着核聚变装置的能量,根部的营养液循环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将亩产推向传统耕作的173倍。
监测员看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没注意到培养液里隐约浮现的人脸轮廓,那是意识上传实验初次捕获的数据流。
当傻柱带着下岗工人冲击制药厂时,张建国正在后厨调配最后一锅粥。1961年的存粮打开时,麦香混着岁月的沉淀扑面而来,这个场景与第一卷面粉伏笔完美重合。
他握着汤勺的手稳如当年,只是这次锅里熬的不只是粮食,还有空间农场产出的高营养添加剂。当第一碗粥递给带头的工人时,对方愣住了——那熟悉的麦香,正是小时候在四合院闻到的味道。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时,张建国正在抚摸四合院的斑驳砖墙。\"光荣烈属\"的牌匾在暮色中泛着微光,父亲当年留下的军礼勋章还挂在墙角。
系统的选择题像把双刃剑,一边是10万患者的生命,一边是妻儿的身份秘密。他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