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饕餮算法(1/3)
天津港的晨雾还未散尽,集装箱码头的钢制地面上,编号0721的量子中央厨房正发出蜂鸣。
林晚秋指尖划过全息操作台,金属集装箱表面泛起水波般的涟漪,5000㎡的空间在量子折叠技术下压缩成寻常货柜大小。前文曾详细描述过的天道空间技术,此刻正将四合院的烟火气揉进未来科技。
“启动分子解构模式。”她轻声下令,舱内的智能厨具开始运转。佛跳墙的食材在透明料理舱中悬浮,蓝光扫过鲍鱼、鱼翅,分子链被逐一拆解。
画面突然一顿,操作台中央浮现出一道掌纹——那是秦淮茹1963年在四合院厨房揉面时留下的纹路,粗糙的指腹带着面粉的颗粒感,在全息屏上泛着淡淡的金光。
“警告:情感记忆注入将引发时空坍缩。”机械女声骤然响起,晚秋心头一紧。她记得第三卷中曾提到过情感数据对量子场的影响,却没想到在烹饪过程中会自动抓取到记忆片段。
来不及多想,她迅速调取聋老太太1961年纳鞋底的节奏数据,老旧缝纫机的“咔嗒”声在舱内回荡,量子场的波动渐渐平息。
料理舱内,分解后的分子链开始重组。108种不同形态的佛跳墙在培养皿中成型,从1965年物资匮乏时的简化版,到2025年追求极致的分子料理,每一种都精准匹配着不同年代的味蕾记忆。
晚秋看着这些精致的菜品,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四合院吃到的家常菜,秦淮茹的手艺总是带着家的温暖,而现在,科技正在试图复制这种温暖,却也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时光的禁忌。
巴黎的阳光透过评审会大厅的落地窗,在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中午12点,米其林评审会准时开始。林晚秋团队的代表——年轻的厨师陈墨,正将一道改良版的法式酱汁呈现在评委面前。酱汁中融入了四合院槐花蜜,甜而不腻,带着一丝清晨露水的清新。
第一位评委轻抿一口,闭上眼睛,脸上浮现出陶醉的神情:“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温暖而安心。”然而,第二位评委——三星主厨让·皮埃尔,却突然皱起眉头,身体微微颤抖。数据监测屏上显示,他的肾上腺素水平急剧上升,心率加快,脑电波呈现出1968年粮票短缺时期的应激反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