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量子期货的博弈(1/3)
3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黄铜大门被晨雾笼罩,摩根大通大厦顶层的会议室里,投影仪正将虚假的卫星图像投射在防弹玻璃上——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大豆田泛着虚假的油绿,配文“产量激增30%”的报告在十二位金融寡头手中传递。
“先生们,芝加哥交易所的空头头寸已建仓完毕。”摩根大通亚太区总裁威廉·霍克的皮鞋碾过地毯,在落地窗前投下狭长的影子,玻璃映出他嘴角的冷笑,“当那些中国佬以为能靠空间水稻垄断市场时,我们就用大豆期货绞杀他们的现金流。”
八千公里外的金边基地,张建国盯着空间光幕上跳动的叶片含水量数据。巴西中西部的卫星云图显示,本该处于雨季的大豆产区正被异常高温炙烤,叶片细胞含水量以03%\/小时的速度下降。量子计算机模拟的暴雨云团在南大西洋边缘徘徊,像头蓄势待发的银背大猩猩。
“boss,芝加哥交易所价格跳水8%。”马来西亚籍分析师林浩宇的粤语带着金属般的冷硬,他面前的摩托罗拉寻呼机正疯狂震动,“国内粮油企业的套期保值盘快扛不住了。”
张建国指尖划过全息投影,大豆期货k线图上的绿色阴线如刀割般刺眼。当镜头扫过摩根大通的持仓数据时,他忽然注意到对方在新加坡交易所埋伏的期权组合——那是专门针对空间技术能量波动的陷阱。
香港中环,娄氏控股顶层的操盘室里,二十四台康柏电脑组成的矩阵正吞吐着海量数据。张建国盯着手腕上的空间腕表,蓝光在瞳孔里碎成星河——距离芝加哥交易所收盘还有90分钟,而他的时空折叠技术最多能维持60分钟。
“阿华,带三十个数学博士进空间舱。”他用上海话对首席操盘手陈建华说道,后者耳麦里还响着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实时报价,“记住,里面的24小时等于外面1小时,重点推演暴雨对港口吞吐量的影响。”
操盘室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方言应答,广东籍交易员梁振邦对着对讲机吼道:“call the chicago board of trade! tell the we"re gog long 300,000 tric tons!”(给芝加哥交易所打电话!告诉他们我们做多30万吨!)键盘敲击声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