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他一心一意与她说清心意,谣言之事只字未提(1/3)
苏萤出言阻了杜衡,她怕他再多说一句,自己便再也硬不下心来。
昨日袁颂与她提及尚书千金之事,然而苏萤并未放在心上。她知道杜衡不是那为了仕途而不择手段之人。若他一心只为前程,当初他便不会宁愿误了春闱,也要为其父亲守孝三年,闭门不出。
三年孝期虽为礼数,然而真正做到者屈指可数。苏萤外祖的书院就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书院有一名天赋不足却勤奋苦读之人,外祖看他笔耕不辍,才破了例收下了他。那人直至三十有六才获了举子身份,谁知春闱前一年他的父亲去世,若他按礼守孝,则需再过五年才能下场。最后他以“母命不可违”为由,下场应试,虽有违礼数,但却“奉母命”而在情理之中,并未引起过多非议。
故而,苏萤从一进杜府,虽对杜衡敬而远之,却一直知道他重德守孝,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可正是因为知道他的为人,那日她才会在藏书阁中说下那一番话。
她知道,杜衡是不会对为了他而破相的瑾娘不管不顾的。她不想等到情深不悔时,再被现实逼着后退,到那时,便真是粉身碎骨也为时已晚。
可如今,杜衡却是全然不顾,连这点体面都不愿成全,兀自将情意摆在明面,句句直白,让她哪里还撑得住?
“表兄,您方才也说了,清誉二字对女子何其重要。那些话我只当没听见,您以后莫要再说了。”
恰在此时,清泉在外喊道:“公子,清云奉二太太之命,请袁公子呢!”
杜衡似还要张口,却被苏萤截断,只听她唤了一声“清云”,把人叫了进来。
杜衡无奈,只好退后了几步,看着苏萤嘱咐清云把脚下那个匣子搬走,随后匆匆离去。
苏萤自然不会告诉姨母袁颂同杜衡起争执一事,只是指了指清云还抱在怀里的匣子,说道:“袁颂是来给我送东西的,东西放下便走了。”
因不想再被姨母问出什么而露了馅,苏萤想避了这个话头。正想着该如何调转之时,她发现姨母面上竟有疲惫之色,遂问道:“姨母,可是累着了?”
苏萤这几日都在偏院,加上容氏早已让下人封口,所以苏萤并不知道今早有小乞丐在府外闹事。
容氏在婆母面前,自是各种安抚宽慰。可是独自一人时,又有谁宽自己的心呢?容氏终是没能忍住,将这些时日所知之事,同她心中的猜测统统说给了外甥女听。
只见容氏面上一片愁云惨淡,她说:“如今春闱在即,衡哥儿本应专心于备考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