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岁月的回声(2/5)
筹备教室的过程比想象中艰难。许明远跑遍建材市场挑选防滑地板,苏晴发动烘焙课的学员帮忙募捐,小满则带着自制的宣传册走访社区。当第一间\"天鹅教室\"在老旧社区的活动中心落成时,斑驳的墙面上贴着孩子们用彩笔画的天鹅,角落的置物架上,奶奶的铁皮饼干盒里装满了孩子们带来的糖果。
某个暴雨倾盆的傍晚,教室里突然闯进个衣衫湿透的小女孩。她蜷缩在角落,露出脚踝处的淤青。小满蹲下来轻声询问,才知道女孩因父母离异经常被同学欺负。从那天起,小女孩成了教室的常客。三个月后的汇报演出上,她穿着小满送的粉色舞鞋,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中,第一次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看着孩子们在舞蹈中重获自信,小满萌生了更大的计划。她带着团队走访偏远山区,教留守儿童跳芭蕾。在贵州的苗寨,她用母亲留下的毛线为孩子们编织护膝;在甘肃的土坯房里,她把奶奶的食谱改编成适合集体制作的美食课。当孩子们穿着用旧床单改制的舞裙,在星空下跳起《四季》,她拍下视频传给父母:\"这就是我想要的舞台。\"
许明远和苏晴渐渐退居幕后,却比从前更忙碌。许明远成了\"天鹅教室\"的义务维修工,爬高上低修理吊灯、粉刷墙壁;苏晴则带着烘焙班学员,定期为孩子们送去爱心餐。他们的阳台上,向日葵越种越多,结出的种子装满母亲留下的铁皮盒,跟着小满送往全国各地。
某个深秋的午后,小满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信。寄信人是当年送她八音盒的外国女孩,如今已是知名舞团的独舞演员。信中夹着张照片,照片里,女孩戴着小满回赠的中国结,站在舞台中央谢幕。\"是你教会我,舞蹈不仅是脚尖上的艺术,更是传递爱的方式。\"信的末尾,她写道。
随着\"天鹅计划\"影响力扩大,小满受邀参加国际公益艺术论坛。临行前,她照例戴上两条项链,却在整理行李时发现奶奶的银链上多了枚小小的珍珠吊坠——是苏晴悄悄托人镶嵌的,\"珍珠代表圆满,就像我们家的故事。\"
论坛现场,小满的演讲打动了无数人。当她展示山区孩子跳舞的视频时,镜头扫过观众席,竟捕捉到一位白发老人擦拭眼泪的画面。散场后,老人颤巍巍地递来个布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