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朱慈烺断然不会轻易作罢(3/6)
一个法子。
其实很简单,即修建一座瓮城。
瓮城的原理也很简单,利用城门,再单独打造一个亡国的空间。
这个亡国的空间不必太过牢固,但绝对不能轻易被攻破。
这项工程并不复杂,特别是在人力充足的情况下。
赵掌司率领一千名府兵,在小城门处建造了一座不算太大却也容纳六千人的瓮城。这一举动向豪格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使其误以为战事按部就班地推进。果然,豪格中计,太原府的府兵借此机会取得了对清军的重大胜利。战斗结束后,士兵们一时难以置信,这场胜利驱散了他们对清军的畏惧心理。
孙鹏拍着赵掌司的肩膀感叹道:“你的能力远不止于此。”赵掌司谦逊地回应,而孙鹏则认为无论如何,赵掌司都值得称赞,并催促尽快将此事上报给太子。
太原府发生的大事自然瞒不过孙鹏,他在奏疏中不仅记录了自己的遭遇,也将赵掌司的功绩详细列出,甚至比自己的贡献更为突出。当朱慈烺收到这份奏疏时,反复确认此事的真实性后决定重用赵掌司。
朱慈烺命令赵掌司带领太原府的军队夺回延安府的煤矿,并通过驿站迅速传达指令。这一系列行动并未让某位高层得知,非因朱慈烺有意隐瞒,而是因为这位高层正身染疾病。自朱慈烺治理京城以来,这位高层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其本身体质虚弱且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过去人们更关心国家大事,而非个人健康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叛逆、满洲以及百姓的生活上。
他始终紧绷着神经,从未松懈过。
直到某一天,他感到些许放松时,却突然病倒。
所幸,经御医诊断后确认只是因过度操劳所致。
预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于是,他理所当然地将所有事务托付给了朱慈烺。
这让朱慈烺倍感压力,但他并非愚钝之人。
在民生事务上,朱慈烺直接交由周延儒负责,后者虽非善类,却懂得攀权附势。
然而,他也并非十恶不赦,在民生议题上曾多次提出有益于民众的建议。
例如恢复张居正时期的一条鞭法,但当时正值大明朝纲败坏、土地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