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长城停建(反常识决策初现)(1/5)
咸阳宫的青铜兽首香炉中,龙脑香正化作袅袅轻烟。李岩盯着舆图上蜿蜒的长城规划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头的青铜虎符——这是他穿越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的第三个月,窗外的梧桐叶已经开始泛黄,而他即将做出一个足以颠覆历史的决定。
“陛下,蒙恬将军、李斯大人求见。”内侍的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
蒙恬一身戎装踏入殿内,甲胄上的鎏金纹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手中捧着的,正是昨日呈递的《长城修建进度奏疏》,竹简边缘被指节捏得发白:“陛下,九原郡传来急报,匈奴斥候已抵阴山脚下。臣恳请继续征调民夫,务必在入冬前完成榆林段城墙。”
李斯则轻抚长髯,目光在舆图上逡巡:“陛下,长城乃防胡根本。昔年燕赵筑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若骤然停建,恐动摇国本。”
殿内气氛骤然凝固。李岩站起身,舆图在他身后哗啦展开,露出被朱砂圈红的关中平原:“诸位可知,郑国渠如今淤塞几何?”他忽然开口,指尖重重按在泾水与洛河交汇处,“十年前渠成时,关中可灌溉良田四万余顷,如今呢?泥沙淤积,灌区萎缩过半!若再不修浚,明年麦收恐要减产三成!”
蒙恬皱眉:“陛下忧心民生,臣等皆知。但匈奴之患,犹如芒刺在背……”
“错了。”李岩突然打断,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纸,“长城是被动防御,朕要的是主动出击。诸位且看——”图纸展开,竟是一幅关中水系图,“若停修长城,将二十万民夫转去疏浚郑国渠,再引入‘导流坝’之法,不出三年,关中农田灌溉效率可提升三倍!届时粮草丰足,兵强马壮,何愁匈奴不灭?”
李斯凑近细看,目光落在图中那个三角形的标记上:“此为何物?从未见于典籍。”
“此乃导流坝。”李岩拿起狼毫,在图纸上勾勒出几条虚线,“以石块垒成三角坝体,将泾水分流,既减缓流速防淤塞,又可抬高水位引渠灌溉。待渠成之日,关中将成真正的天府之国!”
蒙恬仍是不解:“可胡人素来畏惧长城,若没了城墙……”
“蒙将军,你以为匈奴为何屡屡犯边?”李岩忽然反问,“因他们知我大秦需分兵守墙,无法全力追击。若我粮草充足,训练出十万铁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