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秦军要武装到牙齿(2/3)
连夜制作黑板和粉笔,第二天城中数处街头巷尾老树下挂起了小黑板,城外也寻阴凉树下挂黑板开课教学。
闹哄哄的吸引无数孩童,当然,这些孩童主要是被麦芽糖吸引。
军中文书按照将军培训,先给每个同学敲一小块糖,但不能多,因为容易蛀牙。
然后登记姓名人数,再开始教学,每天教授四个汉字并讲解字义,学生必须能默写一个汉字一个阿拉伯数字,能默写者发糖。
当然,笔是没有的,纸更没有,诸弟子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练习书写,只有默写时偶尔上台用一回粉笔。
下课后由推选出的班干部把黑板扛回家保管,第二天再拿过来。
每旬休两天,每月底考核一次,到时会发纸笔(铅笔还在研究中)。
军中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写字运动,吕涛称为扫盲运动。
至于将军本人,则又一头扎进手工坊,有了这么多大匠通力合作,炼钢厂模型很快制作出来并且改动数处。
其中最大的改动点是炼生铁的炉子,本来是没有内胆坩埚的,等于矿石和煤一起装入平炉。
可赵大师却提出,既然炼熟铁使用上坩埚内胆,为什么炼生铁不用。
他这个提议不知道好不好,按理,如果炼生铁也用上坩埚分离铁矿和燃料,应该比混在一起炼好,而且容易加石灰去渣去硫。
吕涛接受这个提议,所以修改方案,主要是炉体,要下有托而上能固定,所以炼炉应该是两头窄中间宽。而且开口最好刚刚卡住坩埚,而底口须既能承受坩埚重量,又不能影响火道。
众人用剖面模型反复论证,何处开火道,开几条火道,开多大,如何承受坩埚重量,还有出烟口安排在何处,如何不影响工匠作业,还不能影响吊机工作。
论证到最后,又实地查看地形,工匠营肯定不行,因为地方太平,找不到有如此落差之地。
所以,只能去靠近别山矿脉之地,需要有落差之大平地,需要大量水,需要道路运输煤矿铁矿,还需要研究所和工匠住宿地,甚至于还需要派兵守护,需要建围墙护卫。
好在这个不着急,现在这个尺寸炼炉可以在工匠营开炉试验,一旦技术成功,便可再寻找合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