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军工厂(3/5)
萧孚泗接过枪,手指轻抚过枪管和击发装置,动作熟练得不像第一次接触火器:\"回大人,这枪射程不错,但击发装置过于复杂,雨天易失灵。若能将燧石夹角度调整十五度,并在火药池上加个活动盖板,哑火率可减半。\"
周宽世瞳孔微缩——这正是历史上燧发枪改良的关键点,一个石匠怎会知晓?
\"你识字吗?\"他突然问道。
萧孚泗摇头:\"小的家贫,未曾读书。\"
\"从今日起,你跟着我。\"周宽世做出了决定,\"169兵工厂需要你这样的人。\"
\"169兵工厂\"这个古怪的编号让周围人都露出困惑的表情,只有周宽世知道其中的含义、这是他记忆中某个着名军工企业的代号,他借用过来,作为对这个时代的一种隐秘嘲讽。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宽世亲自督导兵工厂的建设。
他凭借现代历史知识,设计了一套简陋但有效的生产线,将工匠们分成不同小组,分别负责枪管锻造、木托制作、弹药填充等工序。
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让习惯了单打独斗的传统工匠们很不适应,但在周宽世的铁腕管理下,没人敢提出异议。
萧孚泗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个不识字的石匠仿佛天生就理解机械的原理,不仅能迅速掌握周宽世教授的火器知识,还能举一反三提出改进意见。
一个月后,他已经能够独立设计一种新型的击发装置,将燧发枪的射速提高了近三成。
\"大人,您看这个。\"一天傍晚,萧孚泗兴奋地找到正在查看生产记录的周宽世,手里捧着一个奇怪的金属物件。
\"小的琢磨着,若是给炮弹加上这个引信,可以在落地前就爆炸,杀伤范围能扩大不少。\"
周宽世接过那物件,仔细端详——这分明是一个简易的碰炸引信,虽然粗糙,但原理完全正确。
历史上这种引信要到几十年后才普遍应用。
\"你怎么想到的?\"他压抑着内心的震惊问道。
萧孚泗挠挠头:\"小的观察过年节时放的爆竹,有的在空中炸开,有的落地才响。就想,若是能让炮弹也在空中炸开,岂不是能伤到更多贼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