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哥俩的师父们 你爸的好酒呢(2/4)
个修理厂\"改造\"。
\"李伯伯好!\"两个孩子恭恭敬敬地鞠躬。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笑容温和:\"小梁小亭来啦,快坐下吧。今天我们继续讲《三国演义》。\"
何雨梁和何雨亭迅速在课桌前坐好,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和钢笔——这是董老送给他们的礼物,据说是他年轻时用过的\"派克\"金笔,虽然已经很旧了,但两个孩子视若珍宝。
李教授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课:\"上回我们讲到刘备三顾茅庐\"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有一种特别的韵律,仿佛古琴的余音,在简陋的教室里回荡。晦涩的古文从他口中说出,竟变得生动起来。两个孩子听得入迷,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李教授突然停下,看向何雨亭,\"小亭,知道"布衣"是什么意思吗?\"
何雨亭眨了眨眼睛,认真回答:\"就是普通老百姓穿的衣服,代指平民百姓。\"
\"很好。\"李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向何雨梁,\"小梁,知道为什么诸葛亮要特别强调自己本是布衣吗?\"
何雨梁思考了一下:\"我觉得他是想说明自己原本只是个普通人,是因为先帝的赏识才有机会施展才华,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李教授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说得好!看来你们确实用心读了。读书不仅要明白字面意思,更要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课程持续了近两个小时,两个孩子却丝毫没有倦意。当李教授讲到诸葛亮火烧新野时,何雨亭激动得小脸通红;讲到赵子龙单骑救阿斗时,何雨梁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着敬佩的光芒。
课间休息时,王振国工程师——一位头发稀疏、总爱开玩笑的专家——凑了过来:\"我说两个小徒弟,今天又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何雨梁连忙打开背包,拿出用油纸包好的酱牛肉和花生米:\"王师父,这是特意给您留的。\"
王振国接过食物,眼睛却盯着背包里的酒瓶:\"又是二锅头啊?师父们都喝够了。你俩不是说你爸床下就有好酒吗?下回弄个五瓶十瓶的来给师父们尝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