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武文世王公传(上)(7/8)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矩被追封为范阳闵公。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曹敏被改封为范阳王。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敏被改封为句阳王。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矩被追封为范阳闵王,曹敏被改封为琅邪王。在景初、正元、景元年间,他的封地多次增加,总共达到三千四百户。曹敏去世后,被谥为原王。他的儿子曹焜继承了爵位。
赵王曹干,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被封为高平亭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改封为赖亭侯,同年又被改封为弘农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他的爵位提升,改封为燕公。据《魏略》记载,曹干又名曹良。曹良的母亲是陈妾,他在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曹操让王夫人收养了他。曹良五岁时,曹操病重,留下遗嘱对太子曹丕说:“这个孩子三岁没了母亲,五岁又没了父亲,就托付给你了。”因此,曹丕对曹良非常亲近,比对其他弟弟还要好。曹良年纪小,常常称呼文帝曹丕为“阿翁”。曹丕对他说:“我是你的哥哥。”曹丕也常常为他的身世感到难过,甚至流下眼泪。据《三国志》记载,按照母亲的出身来排列兄弟的次序,而不是按照年龄大小,所以楚王曹彪虽然年龄比曹干大,但在记载中却排在曹干之后。根据朱建平的传记,我们知道曹彪比曹干大二十岁。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干被封为河间王。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改封为乐城县王。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又改封为钜鹿王。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干被改封为赵王。曹干的母亲在曹操生前很受宠爱,到了文帝曹丕继位后,曹干的母亲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文帝临终时,还留下遗诏,因此明帝曹睿对曹干常常给予特别的恩宠。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曹干私下与宾客交往,被有关部门上奏。明帝赐给曹干玺书告诫他,说:“《易经》上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诗经》中也有‘大车扬灰’的警诫。从太祖创业以来,深知治乱的根源,看到存亡的关键,最初封诸侯时,用最恭敬谨慎的话来教导他们,用天下最正直的人来辅佐他们,常常提到马援的遗训,严格禁止诸侯与宾客交往,甚至把这种行为与犯妖言罪相提并论。这难道是为了疏远骨肉吗?只是希望子弟们不要犯错误,百姓们不要受到伤害罢了。高祖即位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