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李通传(2/3)
淮河和汝南一带就被平定了。曹操改封他为都亭侯,任命他为汝南太守。当时,贼寇张赤等五千多户聚集在桃山,李通又打败了他们。
刘备和周瑜在江陵包围了曹仁,还派关羽去切断北方的道路。李通带着部队去攻击关羽,他下马拔掉鹿角冲进包围圈,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去接应曹仁的部队,他的勇敢在众将中是数第一的。李通得了病去世,当时四十二岁。曹操追加他的封地二百户,加上以前的共四百户。曹丕即位后,追封他为刚侯,并下诏说:“从前袁绍作乱的时候,从许昌、蔡州以南,人们都怀有二心。
李通坚守正义,毫不动摇,使那些有二心的人都归顺了,我很赞赏他。他不幸早逝,他的儿子李基虽然已经继承了爵位,但还不足以报答他的功劳。李基的哥哥李绪以前驻守樊城,也立了功。他们世代都为国家尽了力,任命李基为奉义中郎将,李绪为平虏中郎将,以示特别的恩宠。”
据《王隐晋书》记载,李绪的儿子李秉,字玄胄,很有才华,受到当时人的尊重,官做到秦州刺史。李秉曾经回答司马文王的问题,还把这番话作为家训。他说:“从前我侍奉先帝的时候,当时有三个地方长官一起被召见。他们临走的时候,皇帝说:‘当官的人应该清廉、谨慎、勤勉,做到这三点,还怕治理不好吗?’他们都接受了皇帝的教导。他们走了以后,皇帝回头对我说:‘他们互相告诫的正是这个意思吧?’在座的各位贤人都表示赞同。
皇帝又问:‘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三点,应该先做到哪一点呢?’有人回答说:‘清廉当然是根本。’接着又问我,我回答说:‘清廉和谨慎的道理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三点,谨慎是最重要的。清廉的人不一定谨慎,谨慎的人一定清廉,就像仁者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慈一样。所以《易经》上说‘括囊无咎,藉用白茅’,这都是谨慎到了极点的表现。’
皇帝说:‘你说得对。你能举出近世谨慎的人是谁吗?’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举出前太尉荀景倩、尚书董仲连、仆射王公仲,他们都可以算得上谨慎。皇帝说:‘这些人每天都很温和恭敬,做事也很谨慎,他们确实是谨慎的。然而天下最谨慎的人,大概只有阮嗣宗吧!每次和他谈话,谈到的都是玄妙深远的道理,而从不评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