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后妃传五(1/3)
魏明帝曹叡自登基以来,心中对母亲甄氏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这份思念也延伸到了甄氏的娘家。当时,甄畅年纪尚小,景初末年,曹叡便任命他为射声校尉,还额外加了散骑常侍的官职,恩宠有加。不仅如此,曹叡特意为甄畅建造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府邸,府邸建成之时,他甚至亲自前往视察,足见重视。为了表达对母亲更深的追思,曹叡又在甄畅府邸的后园为甄像(甄氏家族成员)的母亲修建了一座观庙,还将府邸所在的里巷命名为“渭阳里”,取自《诗经》中“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以寄托对母亲的绵绵情意。
时光流转,嘉平三年正月,甄畅不幸病逝。曹叡悲痛万分,追赠他为车骑将军,赐予“恭侯”的谥号,让甄畅的儿子甄绍继承了爵位。
太和六年,曹叡的爱女曹淑夭折,这让曹叡伤心欲绝。他追封曹淑为平原懿公主,还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祠庙,以慰藉爱女的在天之灵。为了让女儿在另一个世界不孤单,曹叡找来了甄皇后已故的堂侄孙甄黄与曹淑合葬,并追封甄黄为列侯。同时,他让郭皇后堂弟郭德过继给甄黄,继承甄氏姓氏,封郭德为平原侯,让他承袭公主的爵位。
孙盛对此评价道:“按照礼法,妇人本就没有封爵的制度,更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孩童,竟然还能分封大邑!郭德本是外姓之人,强行过继并非同类,既无功绩又非近亲,却承袭母爵,实在是违背情理、背离典章,此事尤为严重。陈群虽曾直言劝谏,杨阜也引经据典,但都未能详尽阐述先王礼法,申明封建继嗣的大义,忠诚恳切的言辞仍有欠缺。《诗经》说:‘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宰辅的职责,难道可以轻视吗?”《晋诸公赞》记载:郭德字彦孙。司马景王(司马师)辅政时,将女儿嫁给郭德。妻子早逝后,文王(司马昭)又将女儿嫁给他续弦,即京兆长公主。景王、文王二王想要与郭皇后联姻,所以频繁结亲。郭德虽无才学,但为人恭敬谨慎、谦逊和顺。甄温字仲舒,与郭建、郭德等人都是外戚,因裙带关系受到宠幸。咸熙初年,封郭建为临渭县公,郭德为广安县公,食邑各一千八百户。甄温原本是本国侯,晋升为辅国大将军,加官侍中,兼任射声校尉,郭德则任镇军大将军。泰始元年,晋朝接受魏禅让,郭建、郭德、甄温三人都被加封为特进。郭德为人正直朴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