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明帝第三章(3/4)
就在此时,诸葛亮再次兴兵北伐,大军直逼天水。曹叡得知后,立刻诏令大将军司马懿出兵抵御。自去年冬天十月起,天气便异常干旱,一直到三月都未曾降雨。辛巳日,曹叡为了祈来甘霖,举行了盛大的雩祭仪式,希望上天能怜悯百姓,降下雨水,缓解旱情。
夏天四月,局势出现了一些转机。鲜卑附义王轲比能率领着他的部族,以及丁零大人儿禅,一同来到幽州,向魏国进贡名马。他们的到来,不仅彰显了对魏国的忠诚,也为魏国的军事力量增添了助力。与此同时,魏国恢复设置护匈奴中郎将,加强了对匈奴地区的管理和控制。
秋天七月丙子日,诸葛亮因粮草供应困难,无奈退兵。曹叡对在抵御诸葛亮过程中立下战功的将士论功行赏,根据他们的功绩大小,封爵增位。(《魏书》记载:当初,诸葛亮出兵时,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军队没有足够的粮草辎重,粮食肯定供应不上,不用出击,蜀军自己就会溃败,没必要劳师动众;还有人提议割掉上邽附近的麦苗,断绝蜀军的粮食来源。但曹叡没有听从这些建议,他不仅前后派兵增援司马懿,还下令保护麦苗。后来司马懿和诸葛亮对峙,正是靠着这些麦苗作为军粮。)乙酉日,皇子曹殷的诞生为魏国宫廷带来了喜悦的气息。曹叡大喜过望,为了庆祝这一喜事,他大赦天下,希望以此庇佑皇子平安成长,也让天下百姓共享这份喜悦。
八月,曹叡有感于多年未见宗室诸王,心中思念,于是下诏说:“古代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目的是增进亲族间的和睦,使各国关系融洽。先帝曾立下法令,不让诸王留在京都,这是考虑到幼主在位、母后摄政时,要从小事上防范可能出现的隐患,这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朕已经有十二年没见到各位王爷了,心中常常思念。现在命令诸王和宗室公侯各自带嫡子一人前来朝见。以后若有幼主在位、母后在宫中理政的情况,还是按照先帝的法令执行,将这条规定明确写进诏令中。”
冬天十一月乙酉日,夜空出现奇异天象,月亮侵犯轩辕大星。戊戌日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又发生了日食。十二月甲辰日,月亮侵犯镇星。这一系列异常天象,让人们心中隐隐不安,仿佛预示着不祥之事即将发生。戊午日,太尉华歆去世,魏国朝堂再失一位重臣。华歆历仕多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