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明帝第三章(2/4)
国的军事力量和边疆防御。
夏天四月,太傅钟繇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溘然长逝。钟繇一生为魏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赫赫功勋,他的离世让朝廷上下悲痛万分。六月戊子日,太皇太后也驾崩了,这对魏国皇室来说,无疑是又一个沉重的打击。丙申日,朝廷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了上庸郡。
秋七月,武宣卞后被合葬在高陵。与此同时,曹叡决定对蜀国采取军事行动,下诏命令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出兵讨伐蜀国。八月辛巳日,曹叡向东巡视。在巡视途中,他派遣使者用一头公牛祭祀中岳嵩山,祈求山川神灵保佑魏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魏书》记载:曹叡路过繁昌时,让执金吾臧霸代理太尉的职务,用公牛祭祀受禅坛。臣裴松之按:《汉纪》中记载,汉章帝元和三年,下诏让高邑县祭祀即位坛和五成陌,祭祀的规格和腊月祭祀门户一样。虽然这是前代已经实行过的旧例,但是筑坛是为了祭祀上天,而坛本身并不是神灵。现在并没有祭祀上帝的活动,却去祭祀空荡荡的坛,从义理和典制上看,不知道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乙未日,曹叡前往许昌宫。
然而,九月的一场大雨打破了原本的计划。伊水、洛水、黄河、汉水都泛滥成灾,洪水肆虐,百姓受灾严重。曹叡见此情形,无奈之下只好下诏让曹真等人班师回朝。冬十月乙卯日,曹叡回到洛阳宫。庚申日,曹叡为了体现皇恩浩荡,下令:“除了判处死刑的罪犯,其他罪犯可以根据罪行轻重缴纳财物赎罪。”十一月,天象出现异常,太白星侵犯岁星。十二月辛未日,曹叡将文昭甄后改葬到朝阳陵。丙寅日,曹叡下诏让公卿大臣举荐贤良之士,期望能为国家选拔出更多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才,为魏国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的正月,春寒尚未完全退去,魏明帝曹叡便来到籍田,亲耕农田。他执犁的身影,庄重而沉稳,向天下昭示着对农业的重视。在那个以农为本的时代,这一举措意义非凡,百姓们看到皇帝以身作则,心中对丰收充满了期待。
然而,平静的表象下暗潮涌动。三月,大司马曹真因病去世,魏国痛失一位肱股之臣。曹真一生征战沙场,为魏国的稳定和扩张立下赫赫战功,他的离去,让朝堂内外沉浸在悲痛之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