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曹叡太和年间的军政大事(1/4)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的正月,凛冽的寒风还未消散,战场上的硝烟却已弥漫开来。司马懿率领着大军,将新城围得水泄不通。这新城之中,正是反叛的孟达。司马懿巧用计谋,暗中策反了孟达的将领李辅和他的外甥邓贤。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李辅和邓贤偷偷打开城门,迎接魏军入城。孟达毫无防备,顿时陷入绝境。经过十六天的激烈战斗,孟达的反抗被彻底镇压,他本人也命丧黄泉。司马懿下令将孟达的首级砍下,送到洛阳,悬挂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示众,以此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平定孟达之乱后,曹叡对新城地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将新城的上庸、武陵、巫县合并为上庸郡,把锡县单独设为锡郡,进一步加强了对这片土地的管控。
然而,魏国的边境并未因此而安宁。蜀汉的大将诸葛亮,亲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犯魏国边境。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在诸葛亮的煽动下,纷纷背叛魏国,响应蜀军。一时间,魏国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大臣们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都慌了神,不知该如何应对。
曹叡却镇定自若,他站在朝堂之上,目光坚定地分析道:“诸葛亮向来凭借山川险阻来巩固自己的防线,这次他主动出击,虽然符合兵书里诱敌深入的战术;但他太过贪心,一心想要夺取这三郡之地,只知道进攻,却不懂得适时后退。如今,正是我们打败他的绝佳时机!”于是,曹叡果断下令,集结了五万步骑大军,准备迎击诸葛亮。他任命大将军曹真为关右都督,全面负责这场战事。同时,派遣右将军张合前往街亭,抵御诸葛亮的进攻。
张合领命后,日夜兼程赶到街亭。他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街亭,张合与诸葛亮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张合指挥有方,魏军士气高昂,他们奋勇杀敌,将蜀军打得节节败退。诸葛亮见势不妙,只能无奈地率军败走。随着诸葛亮的败退,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也重新回到了魏国的怀抱。
丁未日,曹叡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前往长安。他站在城楼上,望着归来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欣慰。为了向天下宣告魏国的胜利,曹叡发布了一道檄文,昭告天下,并传至益州。檄文中,曹叡严厉斥责刘备忘恩负义,逃窜到巴蜀之地;诸葛亮更是抛弃自己的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